【本報訊】本港爆發本土登革熱後,不少港人前往的東莞也爆發蚊子傳播的基孔肯雅熱。本港自06年以來錄得七宗基孔肯雅熱個案,患者主要在東南亞染病,並無來自內地,暫無證據顯示本港蚊子帶有基孔肯雅熱病毒。醫學界認為現時必須加強滅蚊,嚴防兩種疾病左右夾攻。
登革熱及基孔肯雅熱均由蚊子傳播,本港活躍的白紋伊蚊正好是兩種疾病的傳染媒介。
東莞市萬江新村集體爆發基孔肯雅熱,至少有10確診、91宗疑似個案。衞生署表示會與食環署密切監察和檢討情況,目前沒有數據顯示香港的蚊子帶有基孔肯雅熱病毒。
港爆發風險提高
曾研究蚊媒傳播疾病的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指,東莞爆發疫情會令本港風險提高,「如果有人喺東莞染咗病,佢返嚟香港俾蚊叮,隻蚊就會有病毒」,當局必須加強控蚊措施。他指出,基孔肯雅熱早前在印度洋爆發,重症比率少於0.02%,但病人不但在發病時嚴重關節痛,更有5%至10%患者呈長期關節腫痛,「有啲痛超過一年」。
兩周前深水灣爆發七年來首宗本地登革熱個案後,食環署在該處捕捉的白紋伊蚊樣本,衞生署已完成化驗其中兩批,證實沒有登革熱病毒,餘下三批樣本的化驗一周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