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工做都見唔到希望」

「有工做都見唔到希望」

【本報訊】過去10年,本港貧窮人口主要集中在25至64歲人士,由2001年約52萬人增至現時近60萬人,升幅一成半,來自超過21萬個在職貧窮家庭。隨着人口老化,社會服務聯會推算,2029年本港貧窮率將增至20.8%,多達166萬名市民活在貧窮線之下。

政策傾斜 壯丁怨氣深

社聯業務總監(政策倡議及國際事務)蔡海偉指出,本港經濟發展向地產、金融業傾斜,製造業在本港絕無僅有,基層勞工早已供過於求,「就算改行做服務業,好似酒樓咁,薪酬都偏低」。他說,強積金推行僅10年,現時中年就業人士最沒保障,當他們步入晚年時,貧窮問題只會持續惡化,「政府如果唔做嘢,會對社會和諧、凝聚力帶來挑戰」。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亦說,近年失業率下降,但在職貧窮情況越趨顯著,「以前有工做就唔會窮,但家有工做都見唔到希望」,尤其是25至64歲人士的「壯丁」,過往多次經濟衰退中都首當其衝,「就算經濟復蘇,佢哋都會被人壓價」。
黃洪坦言,政府太側重地產和金融,這批「壯丁」怨氣日深,只會將仇富情緒轉向政府,對社會帶來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