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精神看電影 - 李怡

集中精神看電影 - 李怡

新交的文友知道我這兩年幾乎沒有進電影院,就介紹了幾部她認為這一年多很值得看的電影,建議我找DVD來看,還附上她寫的影評。其實幾部影片中,有些我在飛機上看過,但除了《驅.逐》有深印象之外,其他都印象不深,也許是看時精神不集中。過去一段日子,除了寫作和工作之外,做許多事都有點精神恍惚。看了文友的幾篇影評,說的似是我沒有看過的電影一樣。真慚愧。
將近兩年了。我也曾嘗試進電影院,但總是有點遊魂。上星期天,我決定走一遍過去我和她幾乎每個星期天早上都走的路程,就是從家坐巴士去IFC看一場電影。對他人這是極普通的事,對我卻像是以震盪療法去克服心理障礙。這次我選的影片是意大利片《獨裁者的情人》,不知是心理試驗成功,還是影片題材吸引,終於讓我集中精神把電影看完。而電影本身,也喚起我年輕時曾有過的對社會主義、對平等的熱情追求,今天看來,這些追求自然很幼稚,但若沒有過那樣的追求,又怎會有以後的見識呢?
電影讓我們看到,原來墨索里尼年輕時也有過對社會主義的追求,他的勇氣、堅毅和不惜犧牲,深深吸引了一個少女,並願意為他獻身。然而,當墨索里尼邁向權力顛峰,當他以絕對權力去實行社會主義平等的時候,就必然發展為「有的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那時對平等理想的追求就讓位給對極權的追求了。社會主義蛻變成法西斯主義,而追求真理的墨索里尼也就成為獨裁者。年輕時的愛情被獨裁者拋棄。可是,對他一往情深不棄不離的Ida仍然死纏不休,於是衍生出理想與情愛的悲劇。這樣的歷史,似乎在後來所有追求社會主義的獨裁者身上都不斷重複。開始時理想主義者都是真誠熱情的,掌權後就發展成大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