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央問責壓力下,「限購令」成為地方政府最大武器。深圳、廈門趕在「黃金周」之前,連夜限制居民買樓,試圖跟「消極落實調控」劃清界線。市場人士指,若未來樓價不降溫,「限購令」將繼續蔓延至其他省分。
記者:應毓華
「十.一」黃金周開始前17分鐘,廈門市國土房產、金融管理、稅務等7個部門聯手,急發《關於落實同一購房家庭限定新購買一套商品住房的通知》。通知規定,從2010年10月1日起至12月31日,同一購房家庭,只能在廈門新購一套商品住房,成為繼北京、深圳後,第三個限制買樓數量的城市。
準買家轉觀望 等跌價
不過,「限購令」並未明顯影響當地樓市的成交。10月1至2日,廈門成交量為107套,反較上個雙休日高14套。
禹洲地產(1628)財務總監邱于賡表示,此次緊跟中央出手「限購」,預料是當地政府表態之舉,但「怎樣才算同一家庭,怎樣才算多一套房?有些細節都未有決定,實際操作會有一定困難」。他承認,新政策對準買家造成心理影響,部份買家應轉為觀望,等樓價再跌時才入市。禹洲本周將推「大學城」項目,至今反應良好,未有計劃減價。
深圳成交旺 調控憂無效
深圳「房產秋交會」大門外,豎起「限購令」,令部份買家暫時合上錢包。不過,10月1至2日,深圳成交量達921套,較上周末(9月25至26日)多出1.7倍,達到「國十條」後最高點,令人擔憂調控無效。不過,當地媒體引述業內人士解話,深圳官方數據反映大約一周前的成交紀錄,相信政策調控影響,需一段時間才顯現。
合富輝煌(733)董事長扶偉聰表示,國家現時重點監視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重慶等九個城市,深圳提前出招,估計是擔心「十.一」期間樓價上升,相信未來有其他城市跟隨。不過,此招過於嚴厲,只能是短期行為。
《廣州日報》報道,當地已於「國五條」後,收緊異地貸款購房,早前廣州房管局人士曾透露,若發現房價反彈,不排除採取限制家庭購房套數。在多番警示下,當地樓市應聲而落,黃金周前兩日僅成交532套房,比前周末下降逾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