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小投資:新興市場債券穩健 - 潘國光

大環境小投資:新興市場債券穩健 - 潘國光

從近來美國國債孳息保持低企,通脹掛鈎債券(TIPS)出現負孳息率的情況來看,市場既擔憂經濟將出現「二次探底」,亦擔心長期通脹上升。雖然資金流入令美國國債和TIPS的價格高企,但筆者並不建議投資者追逐此類債券,在成熟國家負債纍纍下,新興市場債券及高評級債券反而更具投資價值。
市場同時擔憂通縮和通脹,有如「精神分裂」,在債市中可謂表露無遺。美國10年國債孳息率處於約2.5厘,仍屬低水平,反映數月前,市場擔心經濟「二次探底」而買入國債的行為沒改變。另一方面,2年期及5年期TIPS的孳息率跌至負水平,可見市場頗肯定長期通脹壓力將上升。

財務貨幣前景勝歐美

但筆者並不認同以美國國債作避險的投資。美國負債龐大,近來歐洲的西班牙、愛爾蘭等已被傳出其信貸評級有機會被調低,可見國債問題根本不會在一時三刻消失,高負債國家的國債絕非避險之選。
相對而言,新興市場的財務狀況、貨幣前景均優於歐、美,在資金湧入情況下,目前新興債市的規模已達1282億美元,創10年新高。在貨幣走勢方面,市場目前憧憬的次輪量化寬鬆政策(QE2),除會推高通脹壓力外,亦會令美元貶值。美元貶值的同時,會利好新興市場貨幣,亦利好新興市場債券。從附圖可見,亞洲貨幣年初至今普遍均呈上升趨勢,當中馬幣、印尼盾、泰銖等升幅更超過10%。
亞幣升值某程度上亦抵銷了亞洲國家加息的不利影響。今年亞洲不少地區,包括印度、台灣、韓國、馬來西亞等,均有加息舉動,但因幣值上升,抵銷加息的負面影響,令亞洲債券仍具投資價值。
至於高收益債券,則受惠今年以來信貸質素改善,違約率降至5%左右。但筆者認為,在美國經濟仍未明朗的情況下,投資者不應過度集中投資高收益債券。因為一般而言,此類債券都未達投資級別,若經濟出現放緩,令企業盈利、現金流等受打擊,將影響此類債券的信貸質素。
因此,筆者建議選擇債券的投資者,應把焦點放在新興市場債券及高評級債券。對於近日備受資金追逐的美國國債,雖然若美國聯儲局推行QE2,將會購買美債,但若屆時大量發鈔令市場對美元信心下跌,勢必不利美債。因此,投資者還是不應對美債過度增持。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