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科書內容普遍「政治正確」,社福團體遂聯手於本月出版「激版」通識教材套,請來退休社會福利署署長余志穩客串亮相教材內短片,批評綜援制度過時,加上貧窮家庭個案訪問,揭露社會真實一面,希望引發學生思考及深入認識貧窮背後真相。
該教材套由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及關注綜援檢討聯盟出版,名為《見窮不見貧》,指出本港貧富懸殊問題乃分配不公所致,適用新高中通識科及宗教倫理科。教材光碟內五段短片中,退休後成為融樂會執行委員的余志穩粉墨登場,強調綜援制度應定期檢討,「綜援唔係淨係夠食咁簡單,係要照顧基本需要,電話、電視20年前未必係基本需要,家人人都會話係」。他指制度多年來只「小修小補」,現時確需要全面審視。
希望校長不會自我審查
中學通識科教師梁永達表示,很多通識教材避忌激進立場,常強調要客觀持平,令討論流於表面,例如講不同人對紓解民困方式意見,只提出着重短期利益的人希望退稅,以及着重長期利益的人贊成將資源投資在社會的長遠發展上,「淨係講A觀點係乜,B觀點係乜,唔理同學你有乜觀點呀,可能多咗C同D,咁就討論完」。他強調會向學生表明自己對社會問題的立場,但不會強迫學生接納。
梁永達指此教材提供有血有肉個案,探討最低工資的重要性時,要求學生計算如時薪只有22元,需工作多少小時才可賺取自己一星期的生活費。
有參與教材內短片「演出」的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指此教才屬激進類別,擔心無學校敢用。關注綜援檢討聯盟幹事李大成指教材套除封面是彩色印刷外,內文均以黑白編製,只售70元(包光碟),希望校長或教師不會自我審查,觀看內容後按真正需要決定採用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