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信林奕華:給一個終於將要過去的時代:TVB - 林奕華

一期一信
林奕華:給一個終於將要過去的時代:TVB - 林奕華

親愛的七百萬香港人,
一個或許不是大家最樂意看見的「變天」就要發生了,它的「變」應該不是大變,它的天因此亦不會變得更大、更高──姑勿論無綫電視易手之後主權落在誰家,在我看來,它仍將維持是一個商業運作機制,而並非變成一個更多元化的資訊平台。所謂的「變」,只不過是「改朝換代」,它不可能是「進化」;更不可能是「改革」:你以為它的最高權力會容許以後的創作部門由一群從未涉足香港電視歷史的人來領導嗎?你以為它的創作部門在「這家花落,那家花開」之後,不會由幾近同一些人像打麻將執位洗牌般重新再來?如果將來新TVB依然秉承「行外人」領導「行內人」,即是「商家」主導「電視人」跟隨,換了一個招牌,它所奉行的價值觀還是與之前的所差無幾。打個比方,請不要期望香港人能終於擺脫背負了四十多年(或去除前十年的欣欣向榮的三十多年)的包袱,在五個免費電視牌照率數派發後便樂見TVB的影響人間蒸發。說我危言聳聽好了,只怕到時候,香港只是從一個集中的無綫電視打散成更多的翡翠台。
香港市民,永遠只能以旁觀者的身份─分不到任何利益─來扮演參與者的角色。電視台賣盤的「好處」恐怕難以兌現在觀眾身上,因為易手之後營運者最要保障的仍是商業利益而非觀眾的選擇。舉個例子,如果想看見新的TVB放棄製作二十集至三十集一周播足五晚來填補黃金時段的恆常性劇集,改為像日、韓、英美等地集中火力的拍攝一周一集,媲美電影水準的精品系列,有此願望的人可以說是「幻想」。又或,如果想看見新的TVB把創作定位設定在大中華地區的領導者,那更是「妄想」─誰叫過去三十多年無綫電視培養最多的不是走在潮流尖端卻是追在大隊後面的跟風敢死隊。寫到這裏時,剛收到一位朋友發給我一個電郵信息:看了即將開播的電視劇《讀心神探》的預告片(林保怡主演),他寫:「我願意打賭這不是美劇《LieToMe》就是《TheMentalist》複製本!」
但無綫的員工總是EQ極高,證據再確鑿被捉住了仍可氣定神閒滑不溜手地像泥鰍魚般脫身─「只是靈感上的啟發,不能說是抄襲」,因而啟發了網友對高EQ的新解讀:「是面皮厚的摩登說法嗎?」─舊TVB時代可以是潮起潮落,但TVB的前浪不退,香港電視文化的後浪可以往哪裏尋?

TVB作為一種影響力,它如紫砂茶壺壺內留下的茶漬,決不是說洗掉便能洗掉的。數十年來被它發揚光大的「慣性收視」一詞背後,誰說不是「慣性抄襲」之意?雖然任何人都可以用雞與雞蛋的矛盾替電視台提供「持平」的說法─「要不是香港人不愛選擇,又怎會造成TVB的一台獨大?」是以雖沒有人會想看見TVB招牌易手後的最大改變,不是一種價值觀的瓦解,卻是它的五倍繁殖,但只要新的電視台不是由外星人來入主,恐怕日後的局面將仍然避免不了永遠的悖論:「如若不是TVB一台獨大了四十幾年,又怎會造成香港人的不愛選擇?」
不知該如何選擇而逃避選擇是一個文化沒法追上時代進步的主因─TVB時代隨風而逝已在眼前,但香港人還要經歷哪一種的「變天」才能醒覺「電視」以至「娛樂」其實並不如表面的雞毛蒜皮無關宏旨,而是緊握一個社會到底是摩登抑或落伍的重要命脈?「改變」經常給人帶來希望,我對無綫電視完成時代使命只有一種心情,如此形容不知是否貼切但十分真實:哀矜勿喜。

林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