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衞星「嫦娥二號」升空後,正飛赴月球,預計整個任務長達半年,除在15公里軌道拍攝月球表面高清立體照片,及在100米軌道進行實驗,但衞星最終命運如何,科學家仍未有決定。有工程師稱目前已定出多個可能:撞向月球、繞月飛行、飛往外太空及返回地球。
燃料足夠進行其他任務
據嫦娥二號繞月探測衞星的總設計師黃江川表示,由於衞星發射時直接升上地月轉換軌道,大大節省衞星上的燃料,預計衞星在完成半年的任務之後,依然會有相當數量的燃料,可以再進行其他任務。
而2007年發射的「嫦娥一號」衞星在完成規劃的任務後,臨持加插一項撞向月球的任務。黃江川表示,當時嫦娥一號狀態良好、有足夠燃料,可以精確控制軌道,故特別加入這任務。他不排除嫦娥二號在半年後會進行補充研究,最後以撞向月球作為終結。黃稱,科學家們亦提出各種不同意見,包括讓嫦娥二號可以脫離月球,繼續飛往外太空,以驗證目前對外太空的探測能力,也有科學家建議讓衞星回航,沿着地月轉移軌道回到地球,留在軌道上作為地球的衞星。
嫦娥二號最終命運如何,黃江川稱探月工程管理部門、科學家和衞星技術人員仍在研究,他認為不論結局如何,主要考慮思路是「選擇一個最具意義、可利用價值最大的歸宿」,並以衞星狀態作決定因素。
國際在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