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情台片打動評審

溫情台片打動評審

自台灣電影《海角7號》以及《艋舺》後,台片開始備受重視,本屆入圍金馬獎的兩套台灣本土電影《當愛來的時候》和《父後七日》均獲多項提名。
張作驥執導的台灣片《當愛來的時候》獲提名最佳劇情片、導演、男女配角等14項大獎,創下台灣片在金馬獎史上最佳成績,並追平2002年陳果執導的港產片《香港有個荷里活》獲提名獎項紀錄。張作驥昨說:「真的沒想到,最想感謝爸爸、媽媽,我實現了諾言,為他們拍父親跟母親的故事。」問他語氣為何格外平靜時,他說:「當然很開心,但我曾經歷槓龜過2次,這次以平常心看待。」
《當》片講述由李亦捷飾演的來春本想與男友離家出走,突然發現自己懷有身孕,而男友卻失去音信。無助的來春於此時得到「細姨」媽媽及叔叔的關愛,令她感到人間溫暖。同時來春的爸爸病倒,令她體會到親情可貴,電影本月29日於台灣上映。

刀仔鋸大樹

至於本月21日於香港上映的《父後七日》,是由台灣影壇新人張詩盈、王莉雯、陳家祥及吳朋奉主演,由劉梓潔執導。電影的製作費為1,200萬新台幣,但現時票房已超越4千萬新台幣。電影故事講述王莉雯飾演的阿梅喪父,她返鄉替亡父辦後事,面對各種迷信風俗,不知如何處理的她,只好乖乖聽從道士安排,該片以黑色幽默手法令人反思死亡及生命。

吳朋奉在《父後七日》扮演神棍道士,令觀眾對鬼神及死亡重新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