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30年代不流行買樓,典型中產人士張先生在跑馬地毓秀街11號租住分層式洋樓,閒時在窗邊拉大提琴,周末開車帶家人到淺水灣游水和嘆下午茶。這幢見證戰前中產生活的洋樓今年76歲,已故富商伍集成家族後人擁有業權,卻不打算拆屋起樓,選擇「私人活化」,保留原貌。
歐洲20年代裝飾藝術
毓秀街11號1934年建成,是三層高的分層式洋樓。20年代港英政府把電車路擴至黃泥涌,把毓秀街地段列為歐式住宅用途,針對政府文員之類的中產階級。毓秀街1至11號的單數號碼物業屬同一相連發展,現只剩下11號,其餘全遭清拆。
此幢洋樓有歐洲20年代裝飾藝術(ArtDeco)的點點影子。樓宇以鋼筋混凝土支撐,牆壁用磚砌成,樓梯木造,各層有混凝土建成的小露台,天花有三行立體牆腳線。洋樓地下60年代起為米舖,近年改為食肆,新同樂餐廳曾租用整幢樓房。已故富商伍集成家族後人04年以2,700萬元購入業權,古物古蹟辦事處其後把洋樓列為三級建築,伍氏家族遂委託規劃師杜立基研究活化此建築。
曾義助利東街街坊的杜立基表示,目前沒有具體計劃,希望聽取街坊意見。他認為,此乃私人建築,活化項目必須具商業價值,期望年底向伍氏家族遞交計劃書。現時該洋樓地下丟空,即日至本月中開放公眾參觀,展示牆身結構及舊照片等資料,希望街坊就活化計劃提供意見。
樓上為俄國藝術畫廊
現時洋樓二樓及三樓為俄國藝術畫廊Anastassia'sArtHouse。該畫廊行政經理韋櫻子表示,畫廊老闆是俄國藝術家Anastassia,今年7月在此開設第四間分店,並列為旗艦店;二樓為畫廊,三樓為畫室,任達華、劉青雲及翁嘉穗等名人經常來習畫。畫廊裝飾時刻意保留原有建築特色,包括橙啡色廣州燒花地磚、房間氣窗和小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