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錄總有用場 - 林夕

語錄總有用場 - 林夕

唐司長自爆大學時曾與同學討論毛語錄,更推舉毛語錄到現在還是大有用場。這是甚麼話呢?但凡影響過很多很多人命運的人,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放到任何時代,都有可學之處。屬反面教材的,學習其竟然能作惡的原因;已經過時之語,在不斷變化的時代面前,還有人不時提及,自會警醒盲信權威濫信聖賢的習慣,如煙癮難戒。
以毛語錄來說,在今日可學者,不是內容,而是造句。某段時期,算是熟讀這紅寶書仔,僅僅為了想口號時尋找所謂靈感,不為別的,只因能鼓動催生那麼多荒謬悲劇的人,也必然是文案高手,雖說文案能生效,受眾也脫不了干係。這學習心態,與參看希特拉邱吉爾及奧巴馬的演講稿沒兩樣。
毛語錄還很現代,也有很多反面教材,自有可學處,當然,用得着與得着是兩回事;即便是古代聖賢書在當代,追不上時代發展的,消化得仔細點,還是大有看頭的。例如曾有人稱半部即可治天下的孔語錄,封建時代有多少君王僅僅以儒治國就別說了,語錄中很多過時的話,像「父母在不遠遊」,今天看來,孝好像不是這個樣子的,在現代社會好像派不上用場,如果有人抱殘守缺,那就是反面教材,而這種過時孝,也能刺激一下潮孝是怎麼個孝法,如果能撇除夫子說這話的社會背景,取不遠遊的精神而非行動,便有超越時代的價值。
任何大人物,不管其時代與善惡賢愚,都有可學處,司長光說毛語錄,難逃示忠之嫌;要學毛語,為甚麼不學毛之兵法,之謀略,起碼與同學討論毛唷鬧過兵之道的場面,比較容易想像,討論毛語錄,似是編造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