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享快樂晚年,需先保持健康體魄。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7,000元予香港聖公會太和長者鄰舍中心推行「鄉郊康健樂耆年」計劃,為大埔鄉郊長者,安排中醫義診及社區義工送贈保健湯水,從中傳遞保健資訊及社區人士的關愛,助這群鮮與外界接觸的隱蔽長者度過健康晚年。
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痛症,以及視力、聽力衰退等,是常見老人病症,日常適當的保健,有助長者維持健康。中國人重視地緣,不少鄉郊長者即使子孫都已遷到市區生活,也不願遷離成長的老地方。香港聖公會太和長者鄰舍中心於08年起,透過外展模式,接觸龍尾村及大美督村內,以客家話為主要溝通語言的老村民。他們鮮與外界接觸,大多仍未接受主流社會服務,接收的保健資訊更是有限。
舉辦健康流動站
該中心推行的「鄉郊康健樂耆年」計劃,便是透過1名中醫義工及10名社區義工,於8月接受為期1個月訓練,讓他們掌握鄉郊長者的背景與特性、服務鄉郊長者技巧等,隨後於9月及11月舉辦兩次「健康流動站」活動,前赴兩村為老村民提供義診服務及教導健康資訊,並送贈愛心保健湯水予長者飲用,務求於分享實用資訊的同時,讓長者們感受社區人士的關懷。
首次「健康流動站」活動已於9月中進行,當日義工以大美督村村公所為活動據點,義工李醫師為長者義診,按其身體狀況教導日常保健知識,同場並由義工派送保健湯水「鮑魚瑤柱瘦肉湯」。李醫師表示,瑤柱含豐富蛋白質,有助降低膽固醇及增加肝臟排毒功能,有益健康。
患有白內障及聽力退化的李婆婆(93歲),於7年前跌斷股骨,現靠家人推動輪椅代步,且身體多處關節均有痛症,故多留在家中,最多到村公所與村民閒聊。「我平時都冇乜特別留意飲食健康,唔舒服先去睇醫生。呢次中醫同義工嚟到村公所,又做義診又送湯水,仲教我平時可以點保健,好有用,我好開心」。
資源多用於市區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服務總監岑偉全表示,現時社會投放在長者適應晚年生活的資源,偏重於市區,鄉郊長者相對較難獲取資源及資訊。社署08年起撥款資助長者中心增聘一名社工,以發掘隱蔽長者。該中心總結過去兩年隱蔽長者服務的經驗,發現不少長者並非自願隱蔽,而是歡迎社區人士探訪及關心。是次計劃便是希望協助鄉郊長者與社會保持接觸,拓展支援網絡。
「社福機構專戶」捐款編號:S0006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3711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
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渣打銀行:447-0-667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