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母生前是路邊小販,檔口擺放在垃圾車站旁,她經常自嘲,在垃圾堆中搵食。垃圾車每天停泊,從不熄匙,直至把垃圾清理完。她就是每天吸廢氣,不到六十,就因肺癌去世。在緬懷和傷痛之餘,我們可以責怪誰呢?」
寫下這段沉痛記憶的是環保運動前輩熊永達先生。他寫環保政策評論多年,文字向來冷靜理性,從不嘩眾取寵。最近大概看到停車熄匙爭議中各政黨議員爭相轉軚變臉,禁不住想起這段傷心往事,痛惜大家只顧討好吵得最厲害的運輸業團體,完全忘記了天天在街上、路旁被逼吸廢氣的平民百姓。
自己是駕車者,對停車熄匙這件事不熱衷,曾偷偷希望法案在某些人大力反對下胎死腹中。看過熊永達的文章後,卻被他打動了,即使不大情願也覺得停車熄匙還是應該認真做的。是的,爭取停車熄匙已不記得幾多年了,路邊的行人、商戶、小販捱廢氣熱氣已經好多年了,當中大概有一些像熊永達母親那樣因此患病提早離世。只是,這些人的不幸與苦楚再引不起甚麼人關注,新近冒出來的環保團體也沒有為路人仗義執言。路人甲乙丙從來是小角色,每天吸吸汽車廢氣不過是「小事」,何足掛齒,何勞議員、綠色運動新貴為他們「發聲」呢?
只是議員政黨變臉的樣子實在太難看。明明在政綱上寫明要為市民爭取清新空氣,轉過頭便選擇忘記一眾路人甲乙丙,一面倒的批評停車熄匙擾民,一面倒的附和不同利益團體的要求,不住的要增加豁免時間與範圍,廢掉法案的「武功」。
眼看爭取多年的目標可能成為泡影,眼看上百萬的路人甲乙丙可能要長年累月「嘆」汽車廢氣,難怪像熊永達這樣的有心人悲從中來,禁不住想起傷痛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