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殺人 - 陳也

想殺人 - 陳也

報章標題,26%小四至小六學生想過自殺。
很駭人嗎?
不,應該再下一城調查,小學生除了想過自殺,有無諗過殺人?
無諗過,問卷完畢。有,跳去下一條問題,殺人對象是誰?a父母親屬,b老師主任,c同學網友。或者d其他。其他包括1.名人明星,2.闊佬富婆,3.高級公僕,4.政治紅人……
殺人傾向vs自殺,後者有時候為勢所迫,不見得不「人道」。生不如死的病人,他們有權活得不耐煩,局外人根本沒辦法感受那樣的苦,病人厭世,是離苦得道的唯一門路,我們身在福中,不忍心去批評。
殺人這種念頭,從小四開始埋下,深層植入腦電波,連「苦主」也不曉得,原來仇恨根源,隱藏得這麼久,一朝爆發,報章頭條換成「斯文宅男忽然斬殺全家」。社會心理學家、犯罪評估專家一籌莫展。迷走暴戾都市,人人疑雲陣陣。少年反派伽利略的煩惱,是怎樣殺人後不留線索,智勝庸警。懸案做英雄,一個默書肥佬的小四男生,一直思考着從一堆老是想自殺的同學仔當中,脫穎而出。26年後,他有一個舊同學在旺角擲鏹水彈,另一個醉駕撞人後不顧而去,一個黑市賣毒奶粉貨尾,一個在舊區收樓不遂將左鄰右里搞成骨灰龕場。這些年來,他設計的待殺輪候名單,密密麻麻,愈來愈長。他決定做公立醫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