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土部與住建部兩部委前日發招谷住宅供應,財政部立即「敲邊鼓」配合,出台《關於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和運營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以減免稅費推動公租房建設,顯示第二波調控悄然啟動。內地媒體報道,國十條細化措施已進入部委會簽階段,年內會陸續出台。
記者:應毓華、周燕芬
中國停不了出招遏樓價,不過,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師李鐘和認為中國還可以做多一點,他建議中國政府可讓人民幣緩步升值,增強中國家庭購買力,以及開徵住宅房產稅令樓市健康發展。
亞銀籲內地徵房產稅
財政部剛公佈的《通知》重點指出,將免徵公租房經營單位建造時的印花稅、購買時涉及的契稅和印花稅,並對租金收入免徵營業稅。而政策執行以三年為限,到期後會繼續完善。
李鐘和建議中國徵房產稅,既可遏樓價亦可幫助經濟持續增長。他說地方政府目前利用賣地收入去支持基建,令房價上升,如果改用房產稅的收益,去支持基建,可以令房地產市場更健康。
亞銀駐中國首席代表保羅海登斯認為,內地樓市目前還沒有看到較大的泡沫風險,但未來中國政府還有很多措施來解決房價問題,比如徵收物業稅以提高房屋的投資成本。中國政府也可能採取一些措施來解決地方政府財政和融資問題,避免像當前這種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出售土地獲得融資的模式;政府也可能提供更多保障房。
北京4土地推遲競投
「金九銀十」未完,內地百姓就已怨聲載道,大呼「國十條,秀過場」,懷疑調控失效,房價續漲,於是紛紛入市搶貨。而政府發覺當機立斷,出手穩定民心。內地《上海證券報》引述權威人士指出,繼國土部、住建部的細化政策後,其他部委亦將聯合下發進一步深化房地產調控政策。當中,強化二三套房貸差別化、房產稅試點等「重型武器」將悉數登場。報道指,這些調控方案已經進入會簽階段,預計近日可以浮出水面。
中央深入調控態度堅決,出手迅速,內地土地市場亦隨之冷卻。北京昨推出四幅土地,均位於「地王」頻出的通州地塊,但僅有華業、新華聯、通州房地產等6家房企參與競拍,報價均接近底價,顯示開發商對後市看法又趨謹慎。北京原計劃在昨日推出8幅通州土地,當地國土局稱有4幅因存在拆遷問題,須推遲競標,但業內人士對內地媒體表示,競拍報價不足,才是地塊推遲入市的真正理由。
財政部《通知》摘要
‧對公租房建設用地及公租房建成後佔地,免徵土地使用稅
‧經營單位建造公租房免印花稅;購買住房作為公租房,則免徵契稅和印花稅
‧捐贈住房作公租房的機構,若土地增值額未逾扣除項目金額20%的,免徵土地增值稅
‧出租公租房所得租金收入,免徵營業稅、房產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