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看清金融大鱷真面目 - 盧峯

探針:看清金融大鱷真面目 - 盧峯

對《華爾街金融大鱷》這齣電影有點期待。期待的倒不僅僅是再演大鱷的米高德格拉斯。他的精湛演技當然不用多說,他的舉止、氣度、隱含的狠勁都不是其他演員可以比擬的,由米高德格拉斯演「食人唔骨」卻又風度翩翩的金融大鱷實在不作他人選。
同樣令人期待的是奧利華史東這位導演。奧利華史東的作品水準相當飄忽,口碑不一,但他有一種偏執,有他獨特的視點,敢接觸敏感的題材,善於運用鏡頭與剪接技術把沉悶的政治場面變得張力十足。多年前的《JFK》(驚天大刺殺)就嘗試以陰謀論的視點重述甘迺迪總統遇刺的內幕及政治角力。金融海嘯涉及華爾街的黑暗面,觸及政治要人的痛處,當中有很多是電影業的金主,奧利華史東如何捋他們的虎鬚怎不讓人期待呢?
看過電影後有點失望。大導演顯得顧此失彼,既想搞人情,又想揭內幕,還要說點教,最終幾方面都不算成功。還好有個別場面、情節還是拍得很過癮,很有神采。
其中一幕說的是股市恐慌性下跌,金融機構不利傳聞一浪接一浪,美國政府被迫拉攏所有大行商討如何救市,避免金融體系崩潰。只見那位可憐的財政部高官被大行代表你一言我一語的嚇得驚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甚至不知道問題有多大,毒資產數額有多少。有的說幾萬億,有的說幾十萬億。對於救市規模,官員更是心中無底,被那些投資銀行家開天索價,從四千億說到五千億說到七、八千億,彷彿那不是真金白銀,而是一堆數字!最後一錘定音的是貌似智者的老牌銀行家,一句這是一九二九年的翻版,嚇得官員立即就範,乖乖同意讓納稅人口袋拿出天文數字的款項拯救一眾銀行、投行。
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是一場集合華爾街金融精英的盛大宴會。奧利華史東用一連串的大特寫鏡頭展示一張張充滿油光的臉孔,一張張充滿暴富味道的嘴臉。珠光寶氣,酒池肉林交集在一起,讓觀眾登時領略到甚麼是人慾橫流。最諷刺的是,支撐這些酒池肉林,美酒盛筵的不是金融精英本身的錢,而是我等市民奉上的儲蓄及被哄購入的基金、票據……。難怪導演要特地借米高德格拉斯的嘴說,"Bullsmakemoney,Bearsmakemoney,Pigsgetslaughtered"(好友賺錢,淡友賺錢,散戶一頸血)。
當然,電影還有不少揭示金融業、華爾街陰暗面的描述,讓觀眾看得過癮,有幾次還有人情不自禁的拍掌。那些內幕不算頂爆炸性,很多學者如英國的SusanStrange、美國的RogerLowenstein、RobertShiller等在他們的著作中都有提到。只是提的人不少,忘記的人更多。此外,電影也讓大家明白內幕交易或靠特殊訊息上下其手已變成小兒科,真正的高手可以公然把有毒資產包裝成AAA產品,在市場上大賣特賣,轉過頭再反手沽空,贏的歸自己,輸的放回公司,再不濟時則發動輿論要政府出手相救。總之金融精英立於不敗之地,可以繼續酒色財氣、私人飛機、名貴跑車盡享。
沒有耐性看大部頭學術書的人該看看《華爾街金融大鱷》!看過之後至少明白甚麼叫「道德風險」,至少明白金融精英其實不是甚麼猛人,只是比其他人更貪婪的人而已!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