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民的網絡言論自由 - 曾令俊

中國公民的網絡言論自由 - 曾令俊

九月二十六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二○○九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其中特別強調中國公民在互聯網上的言論自由受到法律保護,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在網上發表言論。
眾所周知,大陸實行嚴格的網管體制與網路資訊管制,人為製造資訊不對稱,進而形成資訊孤島。全球火爆的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站在大陸無法正常登錄,只有通過翻牆軟體才能擺脫資訊封鎖,獲取大量鮮為大陸民眾所知的消息。眾多的消息被刻意封鎖,獲取消息的途徑被壓縮;公權力者打壓一切不利於社會穩定的言論;官方喉舌歌功頌德,呈現出一幅「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這一切,哪是公民享有網路言論自由,並受到法律保護的表現?

打壓令社會矛盾激化

從去年的「綠壩」工程(因輿論壓力而夭折)到今年電話卡實行實名制,從王帥因發貼被地方政府跨省追捕,到「釣魚島」成為非法字元,無一不是掌握公權力者對民眾控制力度的加強和對網路言論自由打壓的反映。言論自由的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導致公民無法通過正常的管道反映自己的利益訴求和充份表達意見,只能通過極端的方式表達政治訴求,例如自殺、殺童等,致使社會進入矛盾的多發期和頻發期。言論自由等公民的基本權利並不是毒蛇猛獸,更加不是社會不穩定、不和諧的助推器。恰恰相反,言論自由被刻意打壓,公民表達不滿情緒和反映問題的管道被堵塞,只會導致社會矛盾的不斷出現和激化。
對待公民的網路言論自由,應像大禹治水那樣以疏導為主,不能一味高壓管制。目前,中國固然「每天人們透過論壇、新聞評論、博客等管道發表的言論達三百多萬條,超過百分之六十六的中國網民經常在網上發表言論」,但同時亦有大量的言論因觸及敏感辭彙(話題)被遮罩,甚至被刪除。有這麼一個政治小笑話,一名網民在某個論壇上發了個主題名為「中國人有言論自由嗎」的帖子,然後帖子下面的回覆是「此貼已關閉」。在一個無處不有敏感詞的國度,又怎麼能證明公民的網路言論自由得到法律的尊重和保護。
如若有一天,普通百姓的網上言論不會因為觸及敏感辭彙被刪除、不會因為網上發帖得罪地方政府而遭到跨省追捕,這才能切實證明公民的網路言論自由得到法律的保護。

公民聲音是一面鏡子

「網路民意」以其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在政策的制訂過程中扮演了越來越關鍵的角色,減少了決策過程中的失誤,也深刻地改變了政治生態環境,為民主政治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管道。無論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多快,抑或科技實力、軍事實力多強,如若作為人權一部份的公民網路言論自由得不到法律的保護,將阻礙中國的轉型,亦無助於實現大國崛起之夢。公民的聲音是社會狀況的真實反映,亦是統治者的一面鏡子,能為社會矛盾的解決提供方法和途徑,應當得到法律的真正保護,而不是淪為一紙空文。

曾令俊
內地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