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第十七屆五中全會將於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中國政治局昨舉行會議,指出制訂「十二五」(2010至2015年)規劃,將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並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外媒認為中國在「十一五」期間成就了「大國夢」,國民生產總值(GDP)總量突破30萬億元人民幣,外滙儲備達2.45萬億美元,並超額完成「十一五」規劃中7.5%經濟增長目標,接下來「十二五」的規劃備受關注。
不過,中國崛起亦令人民幣不斷被西方國家要求升值,助改善經濟,而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糾紛亦較過往頻密。再加上中國內部的民生矛盾包括均富與居住問題未解決,對於中國領導而言,「十二五」規劃是重中之重。近日,國家主席胡錦濤亦提倡「包容性增長」寫入「十二五」規劃。
胡錦濤倡「包容性增長」
胡錦濤強調,實現包容性增長,切實解決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社會問題,為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實現經濟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社會基礎,是亞太經合組織各成員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決的重大課題。
新華社亦指出,制訂「十二五」規劃,要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業界普遍預計,「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速目標或會放緩,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生產方式轉變,更多強調如何「富民」或是重要內容。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稱,考慮到國際形勢的變化,「十二五」期間GDP增速可能降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