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男嬰在私營化驗所驗出胃液含罕見的D型鏈球菌,化驗報告建議可處方的藥物不是有抗藥性,便是不宜嬰兒服用,令家長以為無藥可治,及後覆驗發現無菌,疑化驗失準致虛驚一場。該家長質疑化驗所設施水平有問題,致檢驗結果出現偏差,擬投訴卻發現,現行法例未有就化驗所場地儀器及水平作規管。
黃先生的兩個月大兒子,早前因發高燒到私家醫院求診,抽胃液驗出金黃葡萄球菌入胃,服用抗生素後退燒及出院。按醫生叮囑,出院後三日他帶兒子到佐敦一間私營化驗所再抽胃液檢查,三日後出報告驗出D型鏈球菌,並列出八種抗生素,其中六隻有抗藥性;餘下兩種則經其醫生了解後,不宜嬰兒服用。他大驚:「咁即係冇藥醫!」
化驗所水平 投訴無門
該醫生着其子繼續服用抗生素,同日再到原先的私家醫院抽胃液覆驗,結果顯示沒感染及康復。他欲投訴化驗所的化驗水平,發現只可向香港醫務化驗師管理委員會投訴化驗師專業失當,並無渠道投訴化驗所的儀器設備與醫務水平。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指出,D型鏈球菌常見於環境或動物,在人體胃部則較少出現,估計可能抽胃液的程序中,經由鼻或咽喉沾染該菌,可能非致病細菌。兒科醫生馮宜亮也指出,化驗結果取決於培植細菌的時間、使用技術及儀器,以及抽取樣本的多少。
認證計劃 屬自願參與
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全港約有100多間化驗所及收集中心,當中包括設在公、私營醫院的化驗所,但沒有法例規管化驗所必須領取場地設施或質素水平的牌照。雖然創新科技署轄下的香港認可處推行「實驗所認可計劃」,但屬自願參與。「計劃唔係強制性,化驗所攞呢個牌只係多個認證,甚至有啲會參與埋外國認證,等顧客有信心,但冇認證又唔代表唔可以開門做生意」。
衞生署表示,根據《輔助醫療業條例》,凡根據《公司條例》註冊的公司經營從事醫務化驗專業的業務,必須至少有一名董事為註冊化驗師,而該公司僱用所有從事醫務化驗的人士均須註冊;而醫務化驗師管理委員會負責為化驗人員註冊及規管其專業操守。檔案編號:0817044
醫療界倡發牌保障市民
醫療政策評議會召集人郭家麒批評,本港缺乏監管化驗所場地設施或服務水平的制度,「化驗師只係化驗所嘅員工,只處罰員工就忽略化驗所經營者可能喺設施或者水準上嘅不足」。他認為,為加強對市民保障,政府應設立發牌及扣分制度,強制化驗所經營者領取服務品質保證的牌照才可營運,衞生署應負起監管及執法角色,遇有不符合水平及被扣滿分者,不獲續牌。
話你知:化驗所認證資料網上尋
化驗所可自願參與的「實驗所認可計劃」,主要針對化學病理學、臨床微生物及傳染病學、血液學等六個範疇進行測試。通過測試的化驗所獲發該範疇的認許測試證書,一年後評核小組會進行覆審,之後每隔兩年覆核,評核範圍包括品質系統、人員、設備、配套、抽取樣本、測試方法及程序、質量保證程序、樣本處理及發出的報告等。截至本年8月,共有25間機構的72所醫務化驗所獲發認可資格,詳情可瀏覽香港認可處網頁 http://www.itc.gov.hk/hkas。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各類表格: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forms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