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相機越來越普及,連我等低能兒按個掣都可扮攝影大師,攝影師同事也大嘆:「影相搵唔到食。」這年頭,他們也得轉型拍攝影片。八十後一輩或許不知,買少見少的老舊照相館在昔日是如何重要,拍攝一幅全家福,是申請住屋的一紙憑證。
記者:黃潔蓮
攝影:楊錦文
(部份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人龍排到落樓梯底
信手拈來,光顧過「尖尖影室」的名人有鄒文懷、汪明荃及八和會館同人、鄧梓峰、林子祥、鋼琴神童沈靖韜等等。開業半世紀,第三代老闆之一的林國盛已61歲,「戰前已有尖尖存在,香港淪陷時,創辦人劉老闆逃到國內,重光後回港繼續經營,之後傳給他兒子,及至第二代老闆移民加國,我與幾個舊夥計,才接手繼續在原址經營,不過不可用回原名。最初貪方便,招牌只改一個字,改為『尖美』,諧音『尖尾』(即倔頭巷,沒路走),最後改名為『善美影室』,取盡善盡美之意。」
林國盛小時住尖沙嘴,由小學至中學,每年開學前拍攝證件相都一定光顧「尖尖」,跟老闆就像熟朋友一樣。中學畢業後,索性在這照相館當學徒,學習冲印、曬相、執相,一做四十年。七十至八十年代初是尖尖鼎盛時期,開學前的日子,人龍由二樓舖頭一直排到落街,高峯期每日有二百個顧客,一年做足三百六十五日,農曆年假也不能休息,因人家穿了新衣裳要拍全家福。他每日朝十晚十做不停,要留在舖頭朝行晚拆。「那年代相機是奢侈品,除拍攝證件相,每當家中添新成員或有任何喜慶日子,也得拍攝全家福,全家福會掛在家當眼處當裝飾品,兼用來申請住房。」當年,他家因颱風溫黛襲港倒塌,要申請徙置,如何證明一家大小有幾人?就靠全家福,申請後政府就在相片上印號碼,就算是一紙憑證,如有人遷出,就在樣子上打交叉,極為簡陋。
車頭相送後人
風光日子一直維持到八十年代中後期,當年新推出全電腦化一小時曬相,他們這等用人手曬相的老店自是難以較量,不過生意雖減,但1996年他接手時,這個千呎樓上舖仍付得起一萬六千元租金,養得起六個夥計。「直到2003年沙士肆虐,沒人逛街,生意一落千丈。」幾經斡旋租金減半,這影室才得以撐下去,不過來拍照的人,每天只剩十多二十個。
昔日的八十前,會特地拍攝沙龍送給朋友,或當是自己成長的記錄,「有位女士每年生日都來拍攝證件相,有一年她沒來,我還以為她去了,原來那年她扭傷腳。」現在拍照不用菲林用記憶卡,省掉曬相工序,還可把相片放上社交網站公諸同好,一張實實在在的相片還有存在價值?「新舊兩輩人對相片看法不同,有次有個男人找上門,說明天要接受化療特地來拍攝車頭相,數日後他女兒來取相,一見照片即哇一聲哭出來,我心想:『這麼快就去了?』原來她知道,父親想拍下最好一面給她留念。」老人家對死亡不忌諱,只想留最好一面給後人,「又有個男人上門跟我說:『我背部被人劈了幾刀。』原來他患肺癌,開刀幾次怕命不久矣,特地來拍攝車頭相。拍攝時他面容繃緊,我跟他說:『六合彩不見你中,癌病又中到正。』剎那間他放鬆了,我即按掣,雖是苦笑,但總算捕捉到他稍為輕鬆的神情。」
五年前開始,影室生意越來越少,遇打風落雨日子,更是全日零收入,他看見上海街很多上樓照相館變為腳底按摩店、舊同行轉做保安員,不禁慨嘆:「我是第三代掌舵人,不過等待的待,每天都在等客、等運到。」為何還要繼續經營?「總有人欣賞我們手工吧,就如貴價西冷,慢工出細貨,也有平價快餐漢堡扒。」他強調數碼相機就算再先進,捕捉影像的準繩度與層次感也不及菲林相機那麼好,人手執相的技巧也快要失傳了,「我們的執相師傅由15歲做到78歲,手法熟練,執相用天然植物顏料,歷久不褪色。這一行,有其心機與手工在,雖然不能賺大錢,但夠交租、夠出糧,我也會繼續做下去。」
(油麻地北海街17號2樓/27839460/ http://www.sammyphotostudio.com)
楊振寧也曾光顧
從前禾輋商場有幾家照相館,「百合照相館」舖面最大收費最貴,還吸引到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教授光顧,他與他母親的照片就放在櫥窗當眼處。第二代傳人Jackson憶述:「最初沒有人認得出楊教授,取相時才知道他是大人物,爸爸跟他更成為朋友,他跟太太翁帆也有來找爸爸拍照,我們搬新舖,他都有來題字。」
他父親叫嚴社焯,曾在「芝柏」當攝影師,1980年自立門戶開設這店,碰巧照相業黃金時期一小時冲印的冒起,生意好到做不完,曾經有幾家分店,並開設婚紗攝影,又花過幾十萬在電視賣廣告,風頭一時無兩。Jackson在1997接掌店舖時,生意已不及從前,經沙士一役和相片數碼化,照相業更進入寒冬期。「以前還兼賣相機、菲林、電池、冲曬服務等,現在沒有了,科技越進步,很難去追,惟有專注拍攝證件相,做得更好,才有生存空間。」
專攻名校相
「這一行良莠不齊,有同業用拉幕做背景,出來的相片水平也斜了。」窮途未必是末路,五年前Jackson孤注一擲,專攻「名校相」,即面試入學相片,因各名校收生有不同要求,有些學校要求學生活潑、有些要求有氣質,大熱的男女拔萃就要求小朋友有自理能力。說來空泛,靠相片如何表達小孩個性,靠彩色背景?「會更Sharp醒。」靠玩具嗎?「那只是拍造型照用,拍攝名校相絕不可用。」道具次要溝通困難,小朋友要慢慢哄,他夫婦沒兒女,就當小朋友是自己親生孩子般慢慢哄,那全是攝影師心機,「小孩閱歷有幾多?很多時就是靠一張相以貌取人,香港的小孩子越來越矜貴,父母都給他們最好的,$600一打相,父母縱肉赤,但取相時也是笑着走的。」
有客人家住山頂,也特地走來為子女拍攝名校相,取相也懶得走多趟,索性叫他寄運,又有舉辦面試班的學校介紹家長找他拍照:「我們沒利益關係,因他們也要交數,要講成功率,才會有學生去報讀呀。」科技使這一行沒落,但也有其優勢,如昔日要看相辦,冲曬也要等幾日,現在站在電腦屏幕前已經一目了然。工序簡化了,人手也減省了,目前店內只得他夫婦二人,「以前店舖有很多夥計,但很多都是行行企企,問他甚麼也不知道。人手不用多,最重要是質素,有質素,每幅相都會是心血結晶。」
(沙田禾輋商場3樓317室/26973862/網址: http://www.pakhop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