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各國央行惜貨 沽售額大跌96%金價明年挑戰1500

歐各國央行惜貨 沽售額大跌96%
金價明年挑戰1500

【本報綜合報道】歐洲各國央行於過去一年改變以往大手沽金的做法,幾乎全面停止沽出黃金,意味經過金融海嘯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後,央行寧願保留更多黃金「傍身」。面對美元持續弱勢,貴金屬繼續得寵,金銀價昨日繼續破頂,全球金礦業一哥BarrickGold揚言,金價明年可升破1500美元。

歐元區各國央行、瑞典及瑞士央行均曾簽署《央行售金協定》(CentralBankGoldAgreement,簡稱CBGA),每年合共出售的黃金數量會受到規限。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初步數據指,在截至9月26日為止的年度,上述央行合共僅出售6.2公噸黃金,按年劇減96%,是上述央行於1999年簽署CBGA以來的新低。
再加上瑞士、瑞典、愛爾蘭、斯洛伐克及斯洛文尼亞五個國家的央行均表明,無意於今個年度出售黃金儲備,意味各央行會繼續惜貨。

國債價挫拒沽金套現

歐洲各國央行於過去20年一直奉行沽黃金買國債的政策,在保本之餘亦可以賺取國債的利息,但當地近期爆發主權債務危機,牽連一眾國債的價格下挫,令當局察覺國債並非絕對安全的資產,遂改變大舉沽金套現的做法。
專家指出,歐洲各國央行停止大手沽金,除了令黃金供應大減,對金市亦會帶來額外的心理支持,有助金市延展升浪。分析員指,亞洲央行近期亦增持黃金,亦利好金市前景。

金價兩周8次創新高

眼見美元委靡不振,投資者繼續追捧貴金屬保值,現貨金一度上升4.2美元,高見每盎斯1300.15元的歷史新高,為兩周內第八次創新高;而銀價最多漲0.175美元,至21.6175元的30年高位。
BarrickGold財務總監JamieSokalsky預期,於宏觀經濟、供求關係、地緣政治以及主權債務危機等利好因素支持下,金價再創新高將無難度,料明年可升破每盎斯1500美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