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估值趨合理中冶可留意 - 譚紹興

投資學堂:估值趨合理中冶可留意 - 譚紹興

上回談到新股及半新股的事,在半新股中,筆者較留意中冶(1618),由於在投資研討會中經常被問到可否趁低吸納,主因其累積跌幅太大,吸引不少欲撈底投資者。中冶自去年9月上市後,股價便一直跌、跌、跌,差不多跌足一年,由5.86元高位輾轉下挫至5月的低位3.31元,累積下跌43%,但這已較內地的中冶A股佳,其A股累積跌幅更加慘烈,股價由上市時的7.5元人民幣高位反覆下挫至上周低位3.85元人民幣,累積下跌49%。
仍記得去年9月當中冶A股破發後,內地傳媒普遍批評其死因為「高負債、低淨值」,由於在上市前中冶的負債率高達94%,而每股淨資產只得0.30元人民幣,卻要以5元多人民幣發行,創下A股之最(最低的每股淨資產)。幸好隨着股價急跌後,估值已大為改善,據中金的研究資料,中冶2010年的每股預期盈利為0.3元人民幣,預期市盈率大約10倍,而以2010年預計的每股淨資產2.22元人民幣計算,市賬率不足2倍,可見估值已較去年上市時合理。此外,中冶資產負債比率亦由早年的94%,降至近期的79%餘。

$4.5阻力難一舉升破

中冶業務除冶金工程、工程承包及交通建築外,近年積極進入國內房產市場,尤其保障性房屋,現時已是國內第二大的房屋建築承包商,從中期業績顯示地產方面的毛利率漸高於其他業務,成重要利潤增長來源。雖然保障房的利潤率不高,但相當穩定,據鳳凰網資料顯示,現時投入保障房建設央企暫只有中冶一家,筆者料以中冶的關係網,相信可透過保障性住房獲得更多優質土地。以走勢看,短期在4.5元阻力頗大,不容易一舉衝破。
事隔一年,中冶的股價仍低於6.35元招股價頗遠,可見新股的定價就往往與合理價相距頗大,新股未必實賺!

譚紹興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