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在金融海嘯期間重創,中國果斷投放4萬億元人民幣振興經濟方案,以及歐美各國使用量化寬鬆政策,聯手向市場注入大量便宜資金,股市在09年初轉強,被稱為「人造牛市」。到今年初,傳出央行退市、加上歐洲債務危機,港股反覆調整,到目前港股又回到250日線上,究竟誰為牛熊定分界,是否升穿250日線就是牛市?附圖可見,港交所(388)應是領先指標,如果牛市真的假不了,那港交所走勢會一浪高於一浪並且強於恒生指數,主因是港交所股價是反映市場的成交量及投資者對後市的看法。
港交所受惠人幣國際化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讓人民幣國際化是必然的選擇,若更多周邊國家願意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和投資貨幣,才有可能逐漸繞過美元以人民幣換取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商品,如中國對各種商品沒有定價權,生產成本操縱在別國手裏,那生產的利潤便難以讓國民分享,GDP縱然再高也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中國始終難以成為真正的經濟強國。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於9月20日,發表關於人民幣國際化「萬言書」,希望政策制訂者能就人民幣發展路徑逐步達成共識,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成長。現時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是證實可行,但貿易結算的量還不夠大,李小加提出人民幣國際化的三大路線圖:首先,在5至10年的中期內,人民幣逐步成為廣為接受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其次,在10年後的中長期階段,隨資本項下管制的逐步放開,人民幣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國際投資貨幣;再次,在20年後的長期階段,人民幣逐步成為儲備貨幣。筆者會密切留意港交所對比恒生指數的走勢,如市場看好港交所,對香港金融市場投信心一票,港交所能領先大市的話,便可確認牛市重來。
金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