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日本難再在釣魚島自把自為 - 盧峯

蘋論:日本難再在釣魚島自把自為 - 盧峯

在日本政府釋放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後,中國外交部官員進一步要求日本政府就事件作出道歉及賠償。根據中方的說法,日方拘留詹其雄船長是非法的,理應作出賠償。不過,日本政府從首相到外相都已表明釣魚島是日本領土,日本執法部門有權在附近水域執法,不存在賠償道歉問題。
對日本民主黨政府來說,被迫提早釋放中國船長,不能進一步進行司法程序已顯得軟弱及進退失據,更備受在野黨派包括自民黨的訕笑與抨擊。若果還要為事件道歉或賠償,整個政府的威信將蕩然無存,首相菅直人及他的班子隨時因此而倒台。可以說,即使中國繼續堅持或再施加壓力,日本政府也不可能再作退讓。
儘管無法促使日本政府就撞船及非法拘留詹其雄船長的問題道歉賠償,但能及時制止日本用國內法審訊詹船長,能令態度強硬的日本政府知所退讓,能令日本朝野明白釣魚島主權是個敏感及有爭議的問題,中國肯定是今次爭議的贏家,為日後處理釣魚島主權爭議奠定較有利的先例。
在爭議初期,日本不管是前線執法部門或高層政府官員都不斷強調釣魚島及附近海域是日本領土領海,日方可以用國內法、國內司法程序處理撞船事件,甚至可能把詹其雄船長帶上法庭接受審訊。但在中國的龐大經濟、外交壓力下,日本政府一退再退,先是迅速把其他船員、漁船送返中國;後來又以考慮中日外交大局為理由匆匆中止司法程序,讓詹其雄順利返國。這樣的發展及結果可以看到,日本要在釣魚島及附近水域行使國內法、行使實質司法權已變得極為困難甚至已成為不可能的事,日本宣稱擁有釣魚島主權的說法已明顯被削弱。往下來再遇上類似的爭議或事件,日本政府將難以再隨便用國內法及司法程序處理。
另一個重點是事件讓日本朝野明白中國政府及人民對釣魚島主權的堅持不是口頭說說的,不是一種姿勢,而是準備用上各種可行的政治、經濟、外交手段的,而是準備付出代價的。從中斷高層官員接觸到限制日本遊到擱置東海油氣田談判到暫停出口稀土,這些外交、經濟壓力都會令中日政府、企業蒙受重大的經濟損失,都會令外交工作受挫折。但為了宣示主權,為了抵制日本在釣魚島海域胡亂行使司法權,中國政府及企業付出了相當代價。試想想要不是中國政府、企業及人民採取有力的抵制措施,要不是制裁措施令日本感到得不償失或受威脅,日本政府怎麼會乖乖改變態度,盡快放人及息事寧人呢?而日後再出現類似爭議時,日本前線執法部門及政府高層肯定不敢再胡來,肯定會更小心謹慎,以免再掀起另一次制裁、抵制潮。
當然,短期內還不可能解決釣魚島主權問題,日本在美國支持下也不會輕易把島嶼及附近水域的控制權拱手相讓。但隨着中國經濟、政治、軍事力量持續提升,隨着中國海軍活動的範圍更廣更遠,中國政府的主動權將更大,手上可用的籌碼將更多,日本再難以在釣魚島及相關海域自把自為了!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