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銀行間市場貸款轉讓交易,上周六在上海正式啟動。工商銀行(1398)、農業銀行(1288)在內的21家銀行簽署《貸款轉讓主協議》,獲得參與全國銀行間市場貸款轉讓的交易資格。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圖)表示,推出全國銀行間市場貸款轉讓交易,對於規範發展貸款轉讓市場、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強金融宏觀調控、優化銀行信貸結構、積極防範和化解潛在金融風險,具重要意義。
他指出,貸款轉讓市場是金融市場體系重要組成部份,特別是在中國金融體系,間接融資比重仍高於直接融資比重,有序發展貸款轉讓市場,吸引機構投資者參與交易,有助實現資本市場與信貸市場的有效連接。
工行、交行達轉讓交易
全國銀行間市場貸款轉讓交易系統,將為市場成員提供貸款轉讓的報價、成交確認和信息披露等服務。協議簽署當日,工行和交通銀行(3328)、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和山西晉城市商業銀行,以及交行和攀枝花市商業銀行均達成貸款轉讓交易。
北京、深圳、天津等地早前已有5個各自獨立的銀行信貸資產交易平台,包括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深圳市金融交易服務平台、銀團貸款轉讓交易市場等。工行董事長姜建清表示,主協議的簽署和交易系統的啟動,意味全國統一、規範的集中性貸款轉讓市場的交易機制已建立。
數據顯示,08年貸款轉讓交易規模達8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期新增人民幣貸款總額4.91萬億元。09年由於信貸規模達9.59萬億元,促使貸款轉讓業務大量開展。
銀行界人士表示,貸款轉讓可滿足銀行調節信貸規模需要,同時由於受資本充足率約束,銀行亦可通過貸款轉讓調整貸款餘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