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萬眾期待的小QFII已無望於「十.一」假前後出台。本報獲悉,由於一些技術問題,要到10月中旬方知具體出台時間。有望最先跑出的兩家證券商,亦向本報透露,小QFII年底前可推出。 記者:尹燕麗
小QFII未能如期於「十.一」假前後推出的技術問題,是由於首批小QFII的參與者由基金先行,加入與證券商並肩而行。據了解,首批試點一定超過之前盛傳的6家,有機會增至8至10家,目前還未有最後定案。
首批試點數量增加後,首批試點規模是否維持在200億元(人民幣.下同)亦是討論重點,其間有投資者提議增加多一點,如300億元。不過,監管者認為既然是試點,200億元左右是合適。
額度是否200億 看市場
一間大有機會成為首批試點的券商表示,假設參與者為10家,按照目前方案,小QFII投資額度80%是交易所債券,20%則是股票,「即每家投資金額只得20億元,而投資A股更少,這會令試驗效果失色。」
因此,有首批參與者不希望200億元的配額不平均分配。熱門候選之一的國泰君安,其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表示,監管層將按「先批方案、再批額度」順序,額度是否為200億元,視乎市場反應及承受力。目前各家申請者已提交方案,方案亦包括投資股票及債券的比例。
不過,由於各個基金公司及券商在規模、產品、業績等方面不盡相同,而每一家都希望爭取到最多份額,故監管層在分配時要盡量多方平衡,這一難題成為推出小QFII的一大阻力。
接近監管層人士承認,所謂的技術問題,一是額度分配不均,無法平衡各家券商及基金公司,另一則是中證監與人民銀行之間「微妙」的權利關係。
人行參與討論 難達一致
知情人士透露,其實早在8月,中央已同意通過小QFII,那時由中證監負責相關工作。但在臨近推出前,由於小QFII有投資人民幣債券,因此臨時多了一個「話事人」──人民銀行,由於要參考人行意見,令方案遲遲難以取得一致性。
眾所周知,中央萬事以「安全」行先,人行建議,小QFII試點主要投資債券市場,股票為次。巧合地,人行參與後,便出了「八二」的投資比例。而人行允許境外人民幣投資內地債市,速度之快出乎市場預料。
一大型券商表示,人行開放龐大的銀行間債市,令可投資債券的小QFII吸引力大大下降,「就算沒有小QFII,我們也可以與境外銀行合作投資內地債市,目前就希望有多一點的額度可投資股市,以提高回報」。
小QFII技術問題
.首批試點數量增加後,規模是否維持200億元人民幣
.首批參與券商恐投資金額太細,令試驗效果失色,亦不希望配額分佈不均
.人民銀行加入成「話事人」,與中證監意見難一致
資料來源:消息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