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換肝聖手征戰毅行者

八方人物:換肝聖手征戰毅行者

今年11月舉行的樂施毅行者要求參加者48小時內走畢100公里路程,毅力、體力缺一不可,第三度參加的香港大學外科部肝膽胰/肝臟移植講座教授盧寵茂將毅行者視為毅力鍛煉:「做手術唔可以做得唔好就放棄,行毅行者都係咁。」今年第八度參加毅行者的外科部系主任范上達更想衝出香港,退休後到日本、澳洲參賽。

盧寵茂父子齊拍檔

盧寵茂05年第一次參加毅行者,當年有舊同學提議藉此為南亞海嘯災民籌款,本對行山無甚興趣的盧被迫上陣,結果第一次操練,他穿牛仔褲出現,被人取笑之餘,路程未及一半他已腳軟氣促,筋疲力竭,但行至山頂看到的美景,讓盧寵茂終體會到行山的樂趣,「有次行到赤徑,先知香港原來有咁靚嘅地方」。寓訓練於娛樂,他愛上了行山這玩意。
然而,首次參加毅行者卻出師不利,同組的牙醫朋友因抽筋退出比賽,「所以第二年我哋要再參加,要陪佢一齊衝過終點」。結果,走了25個小時有多,再度參賽的四個老友,如願攜手走過終點線。
事隔三年,今年盧寵茂又再參賽,除因為到達50歲的里程碑外,也因為兒子經已19歲,符合資格與他組成父子檔出賽。兒子首次參賽雖不是被迫,卻與父親當年首次行山一樣,低估難度,「佢一開始問我可唔可以跑上山,結果跑一陣就問我到未」。
要完成毅行者,盧認為三成講求體力,七成講求意志,今年邀請兒子同行,也為了培養正在讀醫的他將來做個好醫生,「做手術唔可以做得唔好就放棄,行毅行者都係咁,最終目標要去到終點」。
盧寵茂又認為毅行者可訓練團隊合作,「一有隊友抽筋,即刻要幫手搽藥油,要一齊推佢上山」。正如上月盧有份進行的心肝同步移植手術般,講求醫護人員間的合作,才能順利完成。
盧寵茂的「前輩」、人稱「換肝之父」的范上達也是毅行者常客,他00年首次參加樂施毅行者,完成時間由34小時逐年縮短,去年只需26.5小時已衝過終點,「以前企太耐膝頭硬,行山之後反而好咗,做手術嘅堅持性都高咗」。

盧寵茂今年將是第三度參加樂施毅行者,鍛煉毅力之餘,也可飽覽山上美景。

范上達第八次參加

范上達今年第八次參加樂施毅行者,最難忘是數年前,他行至中段時,因腳痛而一度退出,「連(記錄成績)手帶都剪埋,自己喺獅子山腳等的士走,但等等吓又覺得腳冇咁痛,行到呢度冇理由放棄,終於返轉頭搵返隊友繼續行」。結果每次過檢查站他也要費一番唇舌解釋手帶斷掉原因。
今年他續夥拍同事夏威及私人執業好友姚醫生外,還加入曾與他拍檔參賽、今屆再續前緣的舊同事吳國際醫生。四人正積極備戰,行山經驗豐富的他表示,「操fit」自己再加上「三寶一藥」一定冇問題,「朱古力、鹹餅、咖啡糖、止痛藥,分別補充體力、鹽份、提神同埋止腳痛」。
范上達現須兼顧行政工作,一周約只做一次手術,主力教導其他年輕醫生。他指瑪麗醫院已有六人可獨立做換器官手術,請假行山練習也比最初幾屆參賽時容易,「當時試過操練時,行行吓山收到call,要盡快抄小路出去搭的士返醫院做手術」。
累積多年樂施毅行者經驗,熱愛行山的他更想衝出香港,「都諗過去日本、澳洲玩毅行者,不過睇嚟要退休後先可以」。他還有兩年便屆60歲退休之齡,但港大容許按情況延至65歲才退休,他現仍未決定何時退下來。
記者 陳凱迎 張文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