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yistruth,truthbeauty,"-thatisall
Yeknowonearth,andallyeneedtoknow.
OdeOnAGrecianUrn
JohnKeats
「美是真,真是美」─
你在世上就只知道這麼多,只這麼多也就夠了。
十九世紀英國詩人約翰濟慈(1795-1821)在世上只活了二十六年,但留下了不少不朽名句。他與拜倫、雪萊齊名,同稱浪漫詩人。三人中,只濟慈家境清貧,拜倫和雪萊都來自貴族家庭,一個是劍橋的高材生,另一個入讀牛津。
濟慈雖然沒有讀過大學,而且只活了短短二十六載,但在詩詞的領域,他的成就完全不亞於拜倫或雪萊,詩人命運雖然坎坷,卻也不枉此生。濟慈傳世之作是OdeOnAGrecianUrn《希臘古甕之歌》,其中經典名句「美是真,真是美」不但在英語國家傳誦一時,即使一百多年後,張國榮和袁詠儀的專輯《常在心頭》不也是說世上最可貴的是「真心」嗎?
最近,香港上演的英國片BrightStar(《閃亮的星星》)就是濟慈的故事,可惜導演JaneCampion(珍.康萍)寫的劇本認真不濟,平白失去很多探討詩人與愛人內心境況的機會。
這個世界,有一類人叫truthseekers(姑且譯為「求真的人」罷)。這類人大部份活在文藝界、學術界和新聞界。眾所週知,新聞記者的職責就是找出真相、報導事實。假如本身是那種說話可以"beeconomicalwiththetruth"(真相也可以經濟一點)的人,根本就不應該走進新聞界,倒不如做公關好了。記者和公關基本上並不是同一類人,記者應該是truthseekers。所以外國新聞界老前輩早有明訓:"Factsaresacred.Opinionisfree."(事實神聖,言論自由)。公關的職責卻是把最好的一面呈於人前,大家的工作在某程度上是要對着幹的。有些新聞記者後來加入了公關的行列少不免給人下海的感覺。
美國有些作家也曾經為五斗米而進駐荷里活,寫些老幼咸宜的劇本。甚至大名氣和寫作非常認真的文學家如ScottFitzgerald(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和WilliamFaulkner(威廉.福克納)都不能免。
好的文學作品最終都會觸及thehumancondition(人的處境),好的作家也是truthseekers,他們要盡量擠向真理,到前人未到的境界,寫前人所未敢寫的人性,剖析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寫得愈深入愈大膽愈顯出其功力。以ScottFitzgerald和WilliamFaulkner的筆觸寫荷里活的肥皂劇自然是綽綽有餘,但難道不多少有點「暴殄天賦」的味道?何不用自己有限的青春多寫一本TenderIsTheNight(《夜未央》)或者GoDownMoses(《去罷,摩西》)這類可以傳世的文學作品?
有人說真的假不了。這可是真的嗎?還是根本只是TrueLies?假如有人問我英文的oxymoron何所指,可否舉例說明的話,最好的例子就是TrueLies(真實謊言),一句話中同時包含了兩個有基本矛盾的概念。另外一句典型的oxymoron是英國人常說的Ithastogetworsebeforeitgetsbetter(先要變壞才會變好)。
這世界假的事情太多了。跑假馬、打假波是司空見慣,最近居然連cricket(木球)這個英國上流社會認為是gentlemen'sgame(紳士的玩意)也有作假才真的教人嘖嘖稱奇。
中國雖然GDP(國內生產總值)已超越日本,但沒有人會說中國是發達國家,原因之一是假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假牛奶、假雞蛋、假古董、假酒、假農藥、假……
上半年曾到湖南長沙毛澤東故鄉一遊。在我住的酒店對面,有一家女子整容院。就在整容院的入口處掛了幾個非常顯眼的大字:「沒有大不了的胸」。
香港娛樂圈流行稱乳溝為女人的事業線,潛台詞是大了胸後事業自然扶搖直上,一帆風順。這一代的年青人可能不知道荷里活數十年來最成功的兩位女明星「事業線」都是平平無奇的,第一位是柯德莉夏萍(AudreyHepburn),代表作是《金枝玉葉》,第二位是嘉麗絲姬莉(GraceKelly),代表作是《蓬門淑女》。有實力的演員不需要裝「胸」作勢。
短命浪漫詩人約翰濟慈另一名句出自OdetoAutumn,中年以後特別覺得耐看。詩人有一句安慰秋天的話,詩曰:
Wherearethesongsofspring?Ay,wherearethey?
Thinknotofthem,thouhastthymusictoo.
春天之歌在哪裏?如今在哪裏?
不如忘了那些歌,你有你自己的音樂。
二十年後,裝了「假大胸」的娘兒們又在哪裏呢?還不是要再到整容院把胸部還原?沒有事業線的女性何需介懷?Thouhastthymusictoo!
一向都知道甚麼叫假仁假義,現在更明白還有假孝。
最近重看莎士比亞名著KingLear這個故事,感觸良多。李爾王自作聰明,一心以為以女兒孝心多寡決定遺產多少就總會萬無一失。結果卻只弄得大女兒和二女兒「好戲連場」,但都是假惺惺的「扮孝」,權和利都到手後就回轉槍頭對準老父。
著名英國樂評家BernardLevin(伯納德.列文)曾經說過:"LifeisajourneytowardsMozart"(人生是邁向莫札特的旅程)。年輕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蕭邦的浪漫,中年時可能更欣賞貝多芬的激情,但人老了就會愛聽莫札特的音樂,它的平和,它的完美永遠是那麼恰到好處,毫不煽情,聽得舒服。
我對古典音樂並沒有深入研究,但至少明白BernardLevin是何所指,而且這句說話只要改一隻字可能就立刻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今天,香港老人家有不少老無所依,他們不是沒有兒女,而是兒女們對父母疏於照顧。被迫在這種冷漠的環境下生活的老人,使我不期想起"LifeisajourneytowardsKingLear."(人生是邁向《李爾王》的旅程)。
濟慈說得真對,美是真,真是美。人生應該追求的就是真善美。
詹德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