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價近年雖有不俗升幅,但若由04年起計,仍比國內市場遜色,且差距可以很大。筆者從中原(中國)地產網站搜集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天津二手樓市數字,與本港樓價作比較,由04年第二季每半年起計。
港樓價升幅包尾 但風險低
從附圖反映,香港樓價走勢不但包尾,並較尾二的上海差約30%,與領先的天津更落後80%。簡言之,期內買港樓,平均可賺75%,是不錯的回報,但若投資上述國內市場,可有100%甚至超過200%。
然而,賺還賺,風險又哪個大些呢?若用市場價格波幅度(其標準差除以其平均值)計算風險,即價格波幅越大,風險越高。香港期內風險相對最低,亦即上述各內地樓市皆比香港危險些。
那麼,分散投資在上述市場有沒有作用?若是指「市場」風險(例如香港跌上海升或不跌等),答案是「沒用」,因近年各市之走勢可謂共同進退,其數值關係很高。不過近期香港樓市大升且仍熱,反之內地多少有些冷卻迹象,應如何選擇?
首先,以上六個城市近數年價格走勢計,皆處於高波幅位之上,即多少都有點泡沫,雖然內地樓價已有所下調。再者,近兩年的升市,多少是由於金融海嘯後全球印銀紙所致,並非因生產力提升,價有點「浮」。
此外,所謂「市價」是由市場實際交易構成,但這等交易通常於某期間內,只佔全市場一個甚低百分比,ABC業主可高價沽售,不等同日後DEF業主也可。即是說,市價未必代表整個市場的業主皆可以相若高價沽貨,亦即是說,高價可能只令未賣樓的業主心情好(紙上富貴),一旦齊齊放盤,叫價有機會大幅下調。
遇到個別「正」盤(優質物業兼計到數的)仍可考慮,一般的,還是保守些為妙。
鍾維傑
「地產得」獨立房地產分析網站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