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就輸了。」這是黃世澤前幾天在本報論及保釣的文章中提到的「時下年青人流行語」。「認真就輸了」,原來只是年輕人的流行態度?還以為懂得認真為甚麼就會輸,都是上了年紀不易被人欺之以方的人,或是以玩世不恭嘻笑犬儒為漂亮姿態的人。
為甚麼一認真就輸?輸又是給誰?不是說愛拼才會贏?在沒有人跟你認真,一切都是擺個姿態的遊戲中,只得你一個人較勁來真的,真的就是輸了,輸給他人的高瞻遠矚或旁觀冷眼,活像個徒然的儍瓜,成為被訕笑的對象。
另一種輸法,就是對一些具爭議性的問題,看得太認真又太不認真。比方說,涉及某個島或某一塊地誰屬的問題,有種人在洶湧輿情下一定是輸家。這些人對傳統民族家國大義不認真看待,不會為主權轉移痛心疾首義憤填胸,反而認真又天真地相信人類共同體的理念,沒有國土的概念,眼中只有地球經緯度。
你跟他們說,某地某朝代已屬某國,歷史早有定論,他們對這種認真,會有另類認真的看法:某地在某朝受某國統治,那再上溯某朝之前的某某朝代呢?某地早存在於歷史地圖,是那一時期的歷史?上追多少代的歷史才是終極標準?國土完整?國土在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形狀,是否最廣的國土才最完整?到底是同文同族自成一國完整,還是不同文不同族共融成一國比較完整?
在不大容許有小異想的大是大非面前,有上述看法的,都是賣國賊,都是輸在與別不同的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