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評山下:貿易戰一觸即發? - 黃元山

貸評山下:貿易戰一觸即發? - 黃元山

上世紀美國大蕭條後,全球經濟迅速惡化,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各國為了自救,保護主義蔓延,加上全球貿易收縮,拖累經濟復蘇。
金融海嘯後,各國為免重蹈覆轍,在救市的行動上有商有量,不但表面上堅決反對保護主義,實際上也盡量不讓貿易戰升級,免兩敗俱傷。
這兩年來,中美之間的貿易糾紛雖然不斷,但是「明刀明槍」、拳來腳往皆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火藥味沒有升級。因此,幾個月前,世貿組織還出了一份報告,認為保護主義的問題,沒有預期中那麼嚴重。總結一句,各國政府罕有的聯手抗敵,暫時打退了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

華府開始束手無策

不過,這幾個月來情勢有所逆轉。這兩年來,我對美國經濟一直比起主流評論悲觀,近幾個月來,絕大部份的經濟分析師也調低他們對美國經濟全年增長的預測,反映主流評論也開始對美國經濟的前景由樂觀轉為比較悲觀。像很多歐洲國家一樣,美國政府對如何扭轉經濟,開始有點束手無策,而且大選逼近,時間無多,壓力漸大。另外現在全球經濟面對的風險,已由突然崩潰風險,轉為「千刀割」般的慢性折磨。這幾個因素,加大了各國提升貿易保護主義誘因。
貿易保護主義,是一個典型的「Prisoners'Dilemma」:如果雙方共同合作,各自的與共同的利益最大;如果雙方一拍兩散,便兩敗俱傷;如果只有一方守信,另一方卻背信棄義,失信者得益,守信者卻會失利,於是很多時候,特別是信任不高或是利益太大,守信者選擇失信的誘因便越來越大。
從美國的角度,中國是失信的一方,美國認為中國的滙率政策與資本賬不開放,本身就是保護主義的一種;但另一方面,中國卻認為美國是失信的一方,尤其是美國借反傾銷、反補貼之名,向中國出口的貨品收取關稅,最近的例子是中國的銅版紙。最近地緣政治問題,如中日釣魚台紛爭、中國央行購買日國債、美國在人民幣問題上加大壓力等,都標示着貿易磨擦只會有增無減,最終導致兩敗俱傷。
黃元山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兼任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

王良享、丁世民、溫灼培、羅家聰及黃元山專欄,將於周一至周五輪流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