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宣佈就申辦亞運展開諮詢,估計亞運會相關開支高達四百四十六億元,扣除本身已在政府規劃中的基建設施成本三百零一億七千萬元,直接開支亦需要一百四十五億元,而門券、贊助和其他經濟收益總收入預計會有十五億元,換言之舉辦兩星期的亞運會將虧本近一百三十億元,即每個香港市民承擔約千八元。開支雖然龐大,但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仍多番強調,場館在亞運會後可供市民及運動員長遠使用,承諾「不會生出大白象」。
值此反映堅尼系數高企不下、香港競爭力節節敗退之際,貿然申請亞運卻給人好大喜功的感覺,政府在興建隧道這些穩賺無賠的項目時批給財團發展,現在申辦亞運這個穩賠無賺的項目卻忽然大灑公帑,目的只不過是想討好中央政府,若以這個龐大的投資金額去回購東、西隧的經營權,甚至興建多一條過海隧道,相信更加實際。
官員只顧討好北京
至於舉辦亞運的金額與虧蝕程度,相信亦難以預測準確。在聯繫滙率這個金剛罩底下,港元有既不能自行加息減息控制通脹,亦要與美元亦步亦趨。此刻美國政府對改善經濟方面一籌莫展,只懂「量化寬鬆」大印銀紙,另一方面,人民幣卻越升越有,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亦即意味港幣「只跌無升」的大勢已成,在這不明朗的情形下舉辦亞運,當局將會面對雙重風險,恐怕到時生出的不只是一隻大白象,而是一隻「大恐龍」。
特區官員不幹實事,不搞好民生,只懂藥石亂投,討好中央,恍如一個白癡仔,嚴重缺乏方向。曾局長無的放矢、癡人說夢,到二○二三年,尊貴的曾局長必定已退役多年,「大恐龍」還是要留待港人去收拾,到時還會有人記起他這個逝去的諾言嗎?
丹尼士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