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電台節目中被問到香港交易所(388)推出人民幣產品及延長交易時間,對港交所的未來盈利幫助時,筆者料人民幣產品成效將很遙遠,由於買賣人民幣產品牽涉範圍太廣,並非單單港交所推出人民幣產品便可,好像現時一般投資者每日只可兌換2萬元人民幣(公司戶口不受此限制),假若突然想入市掃貨,一時間未有足夠人民幣支付,情況與買賣港股有頗大分別。現時大部份本港證券行皆沒有與銀行取得人民幣相關信貸,根本不能如港股般為客戶作大量買賣。
其次現時本港銀行的人民幣資金大約只得千餘億,根本不夠應付如博士蛙(1698)凍結逾千億元的新股,更遑論其他內地巨無霸新股。即使有港交所人民幣產品,在尚未有其他設施配合前,也難在短期內出現大量成交!而日前在《蘋果》財經看到李小加撰寫的萬言書及倡議設立人幣資金池等事項,筆者猜測其另一目的便或是為上述人民幣產品配套設施鋪路。
港交所股價難再上衝
至於延長交易時間,筆者料不會令港股成交量即時大幅增加,試問大家會否因港股交易時間長咗,而炒多幾轉?同時一般長時間在賭台中參戰,直至關門才肯離開的朋友,大都不是贏家,捱唔到幾耐,此點相信不少讀者也很清楚!基本上,港股在下午開市時常有較大波幅,很多時候上午市、下午市出現頗大的差別,經常炒期指的朋友對此點,應不會陌生。若將午間交易時間延長,相信可減低港股在下午開市時港股的波動性。
整體上,推出人民幣產品及延長交易時間等,應不會在短期內對港交所的盈利有太大幫助,而近日其股價已勁升,若港股的交投量仍在700餘億之下,則以模擬計算,港交所的股價在145至150元水平已達兩個標準差距,除非有其他突發利好因素,否則不容易進一步上衝。
譚紹興
證監會持牌人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