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獨有新種螢火蟲首亮濕地公園

全球獨有
新種螢火蟲首亮濕地公園

【本報訊】香港濕地公園首次發現一種全球獨有的新品種螢火蟲。這種與別不同、尚未命名的螢火蟲,愛在紅樹林泥灘棲息,求偶時短促的閃光更是獨一無二,又獨有向內摺曲的鞘翅末端,能固定交配體位傳宗接代。這全新品種的螢火蟲,正在香港濕地公園展覽至下月中,供市民觀賞。
記者:林社炳

漁農自然護理署是去年成立甲蟲工作小組後,同年10月在香港濕地公園的紅樹林泥灘及附近草叢,發現這種從沒發現過的螢火蟲。甲蟲小組成員施振翮博士說,經翻查螢光蟲學術文獻,向中國和國際螢火蟲分類學權威求證,確認新品種是全球首次發現的螢火蟲。

發光頻率較短促

施振翮說,新發現的螢火蟲有三個與別不同的特徵,第一是這種螢火蟲愛在紅樹林的泥灘棲息、交配和產卵;幼蟲年紀小小已是搜獵高手,愛把頭伸進螺殼,捕食軟泥上的小螺,直到化蛹蛻變成蟲。
第二個特徵,是雄蟲鞘翅末端向內摺曲,相信是與雌蟲交配時,用來箝着雌蟲,如「十指緊扣」固定交配體位。第三個特徵,是新發現的螢火蟲不像別的螢火蟲,發光的頻率較長及固定,新品種的雄蟲兩節發光器,只發出短促的閃光,利用一對複眼向雌蟲傳情達意,而只有一節發光器的雌蟲,同樣「含羞答答」發出較微弱的閃光,考考雄蟲能不能找到牠的位置。
施振翮說,根據這三個特徵,相信本港發現的螢火蟲新品種,應屬於齊爍螢(Pteroptyx)類,多分佈於熱帶紅樹林區,例如東南亞、澳洲及新幾內亞較熱帶地區。本港新發現的螢火蟲,若確認是全球獨有,相信可望在二至三個月內,決定新命名的名字。
甲蟲工作小組另一成員鄭翠如說,早於2003年曾在香港濕地公園紅樹林區發現螢火蟲,事隔七年在同一地區,發現全球獨有的新品種螢火蟲,真是不可思議。
工作小組去年10月,在濕地公園內只發現約10隻新種螢火蟲,今年3至9月發現最少80隻。今年八月在隔鄰米埔自然保護區的紅樹林濕地內,又發現多達800隻的新品種螢火蟲。甲蟲工作小組稍後會到全港多個紅樹林濕地區,搜尋是否有這種螢火蟲出沒。

展覽延至下月中

鄭翠如說,香港濕地公園正舉行為期五個月的「昆蟲大合奏」展覽,公園內的「熱帶沼澤」展覽廊的夜館,舉行「與螢火蟲相遇」展覽,展期會延長到下月中。市民不用摸黑,可近距離觀察到新發現的螢火蟲。

本港首次發現全球獨有品種螢火蟲

‧屬齊爍螢類別(Pteroptyx)
‧成蟲長約8毫米
‧具橙黃色鞘翅及黑褐色鞘翅末端
‧雄蟲有兩節發光器;雌蟲只有一節,兩者同樣閃光短促
‧雄蟲鞘翅末端向內摺曲,箝着雌蟲交配
‧愛在紅樹林泥灘棲息
資料來源:漁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