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沒有最無恥,只有更無恥 - 孔捷生

探針:沒有最無恥,只有更無恥 - 孔捷生

筆者前文〈四大美女和四大無恥〉,將余秋雨列為四大無恥之首,王兆山、阮次山不分伯仲,至於第四位李敖出局,候補者則多如過江之鯽。此文被大陸網民轉貼,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均將作者名字隱去。這於我無所謂,反要感謝國內「網易」轉貼者,他同時貼出王兆山的自辯,若非這位網民披露,我根本不知道王氏還有此番說詞。
王兆山曰:「我注意到一些人針對我詞中的『黨疼國愛』發難,我不明白,難道歌頌黨,歌頌我們偉大祖國也算『矯情』嗎?如果連謳歌黨和祖國都算奉承了,還能指望我們作家寫出甚麼好作品呢?有偉大的黨和國家,有十三億人民作後盾,那些遇難同胞也該安息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選擇沉默,因為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如此一來,王兆山和阮次山分出高下來了,王擠掉阮,爬上第二位,難怪網民賜他諧音外號「王找搧」。
然而,王找搧終究不能僭越余秋雨的王座,只怨他扮可憐,自謂「選擇沉默」,儘管他並未沉默。但這般作態示弱於人,已輸一籌,怎似余秋雨被千夫所指,仍高調宣稱有多少多少災民來信支持和感謝他的「含淚勸告」。彼時四川災民呼天搶地,痛不欲生,還有心情致函「文化大師」去感謝他的金玉良言,真是匪夷所思!
說起來,「選擇沉默」與阮次山的性格更不相符,只要聽過他狂噴:「你曾蔭權算老幾」和「香港人做慣三等公民,給他們頭等公民也不會做」等語,就應知他絕非甘於「沉默」之輩。他到現在不說話,並非沒話要說,必定是鳳凰衛視下了封口令;他今天不說,明天也會說,明天不說,那便是東家命令他永久「戒口」。殊為可惜,這使他失去反超王兆山甚至「僭越」余秋雨的機會。
這三人羞煞天下有恥之徒,其「關鍵詞」都何其相似,汶川災民行使憲法賦予的權利討還公義,余秋雨指為「橫生枝節」;香港人為人質被殺而群情鼎沸,阮次山指為「小題大做」;王兆山稱「有偉大的黨和國家,有十三億人民作後盾,那些遇難同胞也該安息了」。余秋雨說十三億人民同日哀悼,埋葬於廢墟下的孩子就往生成了「菩薩」,他們「如果九天有靈,也一定已經安寧」。不難看出,他們三人完全同聲同氣,卻都深孚黨心,只不過有時連黨都不方便或不好意思說的話,由他們代黨立言罷了,更何況他們都沒猜錯聖意,黨就是這麼做的。
有感於聖朝在上,無恥之風益盛,便口占一首〈世相〉:
廿年題壁過藍關,幾許清流幾濁瀾。
漫道文章憎命達,爭知蟲豸附龍攀。
世無余氏尚聽雨,時有阮王不看山。
浩蕩天恩謝未已,只遺膏血澤雕欄。

孔捷生
逢周一、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