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年男人自以為撞邪被鬼阻止出街尋親;20多歲的潮人以為有外星人探訪自己。除隱蔽中年外,社區也有不少隱蔽的精神病患者,聯合醫院與心理衞生會合作,過去3年在社區找出68個隱蔽精神病患個案,其中最長患病達24年,透過治療及輔導改善病情。記者:梁德倫
該項社區精神健康協作計劃,透過轉介及主動接觸社區內77個懷疑精神病人個案,最終證實有68人患不同程度精神病。約3年的跟進期發現,患者出現病徵由一個月至24年不等,平均患病約兩年半,分別患精神分裂、妄想及抑鬱等。
隱蔽精神病人一人有一個故事,負責計劃的聯合醫院精神科駐院醫生李天豪表示,一名20多歲的男子,外表看來並無異常,更喜歡潮物和穿流行服飾,又常和他人談論日本小說家和潮流偶像,他向家人說經常會以為有外星人「探訪」,於是家人堅持要他求醫。經多個小時和社工交談建立互信後,說服他接受治療,現時情況已經好轉。
有一名年約50歲的男士,多年來足不出戶,常常指自己見到一隻年幼的女鬼阻止自己出門,家人都以為他撞邪,多年來訪尋多位驅邪法師,「拜晒香港咁多個廟同神,最後都冇乜用」,前妻更攜女兒離開。李天豪指該男子的現任妻子最終受不了丈夫的情況,主動向他們求助,經藥物治療後,該男士已沒有再「見到」有女鬼阻止他出門,情況大為改善。
七旬婆婆戒拾荒癖
一名70多歲婆婆和90多歲的母親同住公屋,她20多年前開始有搜集廢物的癖好,無論剩菜冷飯抑或廢紙廢鐵,總之可以拾回家的她都會帶回家中。社工當初到訪婆婆家時,屋內幾乎被廢物堆滿,充斥異味,問婆婆為甚麼要執拾物品回家時,她竟答因為所有東西都「好有用」。
心理衞生會註冊社工吳觀勝表示,其實婆婆拾回來的東西只有約一成有用可賣出,社工慢慢教會婆婆如何分類廢物,並陪她將有用的廢物變賣,成功改變她收集廢物的癖好。
有病當撞邪拖延治療
【本報訊】聯合醫院精神科駐院醫生李天豪表示,不少精神病患者初期患病時,旁人不易察覺,家人也可能因為對精神病認識不足而忽視病情,「有時佢哋以為冇事,又或者當佢哋撞邪就算」。心理衞生會註冊社工吳觀勝也指,不少病患者潛藏在社區,是難被發現的原因之一,他們並不察覺自己有病。要協助他們,首要在於和他們建立互信關係,「畀佢哋知道我哋係想幫佢哋,唔係就咁話佢哋有病要醫就算」。
發現更多隱疾
李天豪說,透過計劃同時發現他們不少潛藏的隱疾,「有啲人真係好多年來都唔肯睇醫生,直至我哋上門搵佢哋,做埋檢查先搵到有其他病」。今次計劃每名病人至少經過半年以上的跟進期,逾八成半病人已康復或大有改善。
九龍東醫院聯網現已成立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除了藥物治療和外展服務,也會提供日間活動中心照顧病人需要,透過小組活動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