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對於今次報稱運載五金廢料的貨櫃發生大爆炸,化學品專家相信貨櫃內五金廢料中,可能夾雜有棄置的易燃氣體器皿,例如石油氣罐、噴霧劑及殺蟲水罐等。這些器皿中剩餘的氣體大量洩漏後,遇到火種就會發生爆炸。至於事件造成多人受傷,有退役消防隊目指,不排除有人對危險性估計不足。
「冇人知貨櫃裏面有乜嘢」
香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馮應昇指,一般五金廢料包括電腦及電子零件,在燃燒過程中會釋放有毒物質但不會發生爆炸,而鈉、鎂等一些遇水就出現化學反應的金屬,因化學性活躍一般都不會回收。
馮應昇補充,消防員向船火射水時發生爆炸,可能是水柱將積壓易燃氣體的雜物冲開,導致氣體遇到火種引起爆炸。
過往曾參與撲救多場船火的退休消防隊目陳先生稱,船火其實都是由陸上消防員撲救,他們帶齊工具及煙帽就會登上消防輪前往火場,消防輪上的同袍則負責駕船及接駁喉管,參與灌救的消防員均接受過救船火訓練。
陳先生指出,救船火有極高危險性:「冇人知貨櫃裏面有乜嘢,就算貨主都講唔清楚。」他說,救船火的指引以安全為原則,全由帶隊的主管決定如何灌救,通常會有充足的掩護及足夠水源下,才會登上起火船隻灌救。
他又謂:「因為唔知燒乜,救火會好小心。」最前面負責拿着水喉的消防員,會先淋濕身體降溫以作保護。但今次有消防員面部燒傷,他認為消防員有面罩裝備,不應燒至脫皮,不排除有人低估嚴重性,釀成多名消防員受傷。
消防處職工總會主席趙善聰則表示,事件反映出消防員工作的危險性,由於爆炸突如其來,令人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