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已將按揭證券回籠的資金再次回購美國國債,而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亦表示,有需要時會進一步提出其他措施刺激經濟,暗示儲局有機會擴大資產負債表。有關預期已反映在美元上,美滙指數由6月份高位88.70下跌9%至目前的80水平。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2),會否令美元出現09年的大跌?
雖然美國實施量化政策對美元構成結構性壓力,但在金融海嘯期間,美元亦成為了主要的避險工具。海嘯的核心是美國,但美國經濟與環球經濟息息相關,亦是全球貨品主要的消費國,因此美國經濟若出現問題,其他地區亦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同時,美元本身是全球最流通的貨幣及主要交易貨幣,美國債券亦是最流通的資產,無論在廣度及深度均較其他資產優勝,因此在信貸緊縮及融資緊張時,美元及美元資產仍受追捧,這現象至今不變。故此,雖然未來美國有機會擴大量化規模而對美元構成壓力,但當環球經濟及金融市場再現震盪時,美元仍可因此紓壓。
多國印銀紙促貶值潮
除美國外,其他國家亦有可能擴大量化規模。日本於8月已將量化規模擴大10萬億日圓,市場預期下一個擴大量化規模的應會是英國,顯示英鎊亦面對一定的壓力。雖然未來英鎊偏弱的情況未必會完全反映在美元上,但亦有助美元穩定。
此外,歐洲債務問題亦並未真正過去,即使未發展至違約問題,但在高負債情況下,歐洲多國已實施了財務緊縮政策,在經濟緩慢復蘇(甚至可能再出現增長放緩)下,收緊財務開支將令歐洲國家經濟增長面臨沉重的壓力。與此同時,亦會令未來歐元受到沉重壓力。
因此,可以預期就算聯儲局再次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雖然會加重美元的壓力,但由於各國的財務問題及有可能擴大量化政策,會令本身貨幣受壓,反而對美元產生穩定作用。故此,美國第二輪量化政策,未必會對美元構成金融海嘯時般的龐大壓力。
小啟:溫灼培先生外遊,專欄由黃耀明先生暫代兩期。
溫灼培
恒生投資服務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員
mailto:[email protected]
王良享、丁世民、溫灼培、羅家聰及黃元山專欄,將於周一至周五輪流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