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 國務院智囊獻計香港四階段建人幣離岸中心

人民幣國際化 國務院智囊獻計香港
四階段建人幣離岸中心

【本報訊】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建議設立「資金池」以推進本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發展。中港金融專家紛就此出謀獻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建議,香港可分四個階段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其中需加緊推動香港人民幣自我循環機制,以增加人民幣的供應。
記者:尹燕麗、周燕芬、呂雪玲

目前本港離岸市場人民幣存款只有10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而內地在岸市場的規模高達80萬億元,香港的發展空間巨大。要「資金池」漸增,巴曙松認為可發行一卡雙幣卡、對外投資時使用人民幣結算,以增加本地人民幣存量。

推人幣IPO發雙幣卡

巴曙松建議的四個階段,在起步階段,巴曙松認為建立人民幣回流機制尤為重要。目前已有的回流渠道包括人民幣轉存內地銀行,在港發行人債、債市人民幣QFII,以及對外出口以人民幣結算,未來可透過增加發債主體及規模、放寬QFII額度、推出上證及深證ETF及發行人民幣IPO,以完善人民幣回流機制。
下一階段,他建議可參照美元交易的業務模式,在港建立本地人民幣的自我循環機制,通過擴大以人民幣支付的貨物與服務進口、鼓勵企業用人民幣對外投資等方式增加離岸人民幣供應。同時,通過擴大香港企業之間人民幣計價結算的範圍、發行雙幣信用卡、推出人民幣計價股票,以及貿易融資和貸款業務等,促進人民幣的充份流動。
第三階段,將建立內地和其他國家人民幣以香港為平台的循環機制,提高香港作為離岸中心的集結作用和吸引力。最後階段,通過發展人民幣衍生產品,如將NDF(不交收遠期合約)標準化、推出利率掉期、人民幣期貨等,完善離岸和在岸市場循環互動中的風險管理機制。

工銀:資金池細節待釐清

巴曙松出謀,工銀亞洲(349)董事兼副總經理黃遠輝與滙豐工商業務常務總監何舜華亦獻計,黃遠輝認為技術細節仍有待釐清,例如資金池的利率水平如何釐定,資金來源地等,若是由人行提供,則問題不大,但若由金融機構提供,則要清楚供應比例等細節事宜。
何舜華則建議,可考慮內地在港上市企業向投資者派發股息時,直接以人民幣支付,有關涉額每年便達到700億元。另外,他預計本港人民幣貿易結算額會顯著增長,今年全年料達2500億元,2014年料達6000億元,到2020年料達2.2萬億元,相等於本港目前的總貿易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