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黃金周 海關加緊巡查內地客舉報黑店倍升

中秋小黃金周 海關加緊巡查
內地客舉報黑店倍升

【本報訊】內地旅客對保障個人消費權益意識日隆,不再甘受無良奸商欺騙,內地旅客向海關投訴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比例由13%增至近38%,勁升1.1倍,而海關檢控個案更激增兩倍至39宗。海關將於中秋小黃金周期間,加派便衣巡查零售商店,確保商戶符合法例要求。 記者:謝明明

海關於今年首7個月接獲357宗投訴違反《商品說明條例》,已接近去年全年總數的367宗,當中134宗屬內地旅客投訴,內地旅客投訴比例由去年的13.4%大幅提高至今年的37.5%。涉及電器產品及參茸海味的投訴最多,分別有97宗及75宗。

「未必肯嚟港做證人」

海關今年首7個月已檢控39宗違反《商品說明條例》個案,是去年全年檢控總數13宗的兩倍,共有42人及9間公司被控,被罰款500元至5萬元。其中一名電器店負責人誇大抽油煙機轉數被判監禁10周;另一名海味店東主以螺片假冒乾鮑魚片出售,判罰款1.5萬元及監禁4個月,緩刑1年。而去年並無被判監禁個案。現時《商品說明條例》最高罰款為50萬元及監禁5年。
海關商品說明及貨物轉運管制科總貿易管制主任植順接受本報查詢時指出,投訴個案上升與市民及內地旅客對保障個人消費權益意識日隆有關,不少個案是由消委會轉介。但海關調查後發現部份個案不涉及違反《商品說明條例》,「例如投訴貨不對辦或懷疑買貴咗嘢,但未必同《商品說明條例》有關」。
部份內地投訴者不願來港作證,植順承認對調查造成困難:「佢哋只係想攞番啲錢,如果間舖肯退款,佢哋都唔會再追究,亦未必肯再嚟香港做證人。」
提及今年首7個月39宗檢控個案中,主要涉及售賣或管有附虛假商品說明的貨品,包括海味店標示不清晰的量計單位;珠寶首飾店舖沒在店內張貼法例規定告示等。臨近中秋小黃金周假期,海關將加派便衣巡查零售商店,尤其是購物旺區,確保商戶符合法例要求。

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檢控數字

分類:2009年*
檢控個案:13宗
檢控人數/公司:11人及4間公司
罰款總額:31,500元

分類:2010年
檢控個案:39宗
檢控人數/公司:42人及9間公司
罰款總額:603,000元

*2009年3月2日至12月底
資料來源:香港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