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草根至愛 終被潮流淘汰A貨名店 朱義盛結業

曾是草根至愛 終被潮流淘汰
A貨名店 朱義盛結業

【專題報道】
油麻地有一間「老實公司」,售賣的金銀首飾全是假貨,但開業84年來沒有收過顧客投訴,因為貨品全是「朱義盛」。由於長期虧蝕,店東決定退休,下周一光榮結業,只會將剩餘的朱義盛金飾放到網上售賣。有志願機構指這類民間手工藝青黃不接,擔心會逐漸失傳。
記者:黃偉駿

老店寶號是「老實公司朱義盛」,由77歲現任老闆莫錦松的父親在1926年創辦,最初在上海街街頭擺賣。那個年代社會動盪,平民百姓連三餐不繼,更遑論買金銀首飾,但辦喜事總不能太寒酸,於是「平、靚、正」的朱義盛金飾,便成為草根階層至愛,生意越做越大,由街邊檔到全盛時期自資購入地舖,後來又由上海街搬到新填地街。

金舖首飾售價每両以萬元計,但草根階層在朱義盛花百多元便可穿金戴銀。

近年虧損租金貴難捱

莫表示,二次大戰結束後,一對朱義盛金耳環只需幾毫子,「家都係賣幾廿蚊一對咋」。朱義盛金飾的價錢由最便宜兩元一個「拜金壽桃」掛飾,到最貴200元一隻手鈪,全因朱義盛飾物主要以銅製作,最後在表面鍍一層薄薄的黃金,「我哋用嘅金係最貴嘅四條九,但黃金比例佔唔夠1%」。
朱義盛據說真有其人。莫表示,年幼時從長輩聽聞,朱義盛是廣東佛山人,擅於將銅鍍金,製成精美首飾,結果遠近馳名,自此更成為假金飾代名詞。莫的寶號叫「老實公司朱義盛」,也是父親所改,更叮囑他們幾兄弟不可魚目混珠,將假貨包裝成貴價貨賣;也正因開宗明義賣朱義盛,所以84年來都沒收過投訴。

下周一舉行告別晚會

隨着市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朱義盛金飾的顧客也越來越少,多數是一些年長顧客。莫表示,20年前很多內地遊客愛來光顧,但今日已幾乎絕迹,「家個個有錢去金舖買啦」。他坦言行內師傅青黃不接,朱義盛的款式設計沒跟上潮流,難免被淘汰。
由於近幾年不斷虧蝕,加上租約期滿,他與妻子商量後無奈決定結業,「我哋搵過其他舖位,好貴租;買一個就更加貴,400呎要成300萬」。志願團體「生命工場」下周一晚上6時半至8時半,會在該店新填地街137至141號舉行告別晚會。

團體設網站延續經營

為了盡量保留日漸式微的民間手工藝,志願團體「生命工場」開設了一個名為「小店本色街」的網站,希望讓朱義盛這類結業老字號,能透過網上平台繼續經營下去。

朱義盛金飾成絕響

生命工場註冊社工何婉雯表示,小店本色街開設目的,是幫助一些快將結業而有文化及歷史價值的個體小店,在網上繼續經營。他們會跟店主商討,按本身情況訂立經營模式,網站除了介紹老店的歷史,並會擺放貨品的照片及店主聯絡方法;而朱義盛將會是該網站首間商店。
她表示,由於莫先生年紀老邁,不打算再生產朱義盛金飾,所以日後網站只會售賣老店剩餘的貨品,換言之是「賣少見少」,但莫先生承諾會繼續生產刨花油,「因為仲有唔少街坊幫襯,多數係老人家」。可瀏覽 http://www.lifeworkshop.org.hk/smallshopstreet/。
本港的民間手工藝日漸式微,她認為政府應該效法廣州的做法,為一些老字號小店提供協助,包括租金或稅務優惠,並考慮培育低收入人士學習這些傳統技藝,避免民間智慧在無聲無息間失傳。

兼售刨花油蔡瀾都推介

朱義盛除了售賣假金飾,原來也有賣生髮藥油。不過,老闆莫錦松強調,他們所售的「刨花油」(圖)絕對貨真價實,確實具備護髮及生髮的功效,材料全是來自民間生髮秘方,很多老一輩男士都使用過,連著名食家蔡瀾也曾大力推介。

購樹皮以秘方自製

莫表示,刨花油主要用來護髮,塗上頭髮後,除可產生烏黑亮麗效果外,更具有生髮功效。他們所售的刨花油全是自家製,除了原味外,還有白蘭味與玫瑰味,每両售價15元至16元不等。
生產一樽刨花油,隨時要用上八至十天時間。莫表示要先把從內地購買的刨花樹樹皮,剪成條狀,然後放進攪拌機,「要攪到爛晒,好似漿糊咁」。最後用白茶油浸泡刨花樹漿,浸上數天便大功告成。
莫表示,自從朱義盛結業消息傳出後,近月有不少老顧客趕來購買刨花油,擔心以後再也買不到,「有時甚至唔夠賣,要趕製出貨」。所以他跟妻子商量後,決定結業後繼續生產刨花油,透過網站銷售,回饋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