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答答 雨防老人癡呆

滴滴答答 雨防老人癡呆

電影《92黑玫瑰對黑玫瑰》內有這幕:「呢個係櫃、呢條係柱、呢個係師姐,我係飄紅……」戲中飾演飄紅的馮寶寶趁記憶力還未完全衰退時,用紙條記下每件物件的名稱,雖然她只是患上失憶症,但失憶實是老人癡呆最顯著病徵。趁今天世界癡呆症日,教你預防記憶衰退、延緩老人癡呆,例如多聽火車聲雨聲!

記者:陳珮娟
攝影:周旭文
Model:Benson&Paris@PureModels

【大腦海馬】(Hippocampus)

位於腦顳葉內一個部位的名稱,因形狀彎曲似海馬而得名。人有兩個海馬,分別位於左右腦半球。這部位擔當着關於記憶及空間定位的作用,老人癡呆症患者的海馬區會出現嚴重萎縮情況。

是失智,不是癡呆

可能被港譯的名稱「老人癡呆症」嚇怕吧,一般人都將老人癡呆標籤成「癡癡呆呆」,其實患上老人癡呆症只是腦部病變令大腦認知能力衰退,最普遍是逐漸失去短期記憶,而長期記憶則相對不受病情影響。隨着病情日漸加重,患者的語言能力、空間辨別能力、認知能力會逐步衰退,所以患者並不一定是癡呆,只能說是變成另一個人而已,就正如高錕教授太太所言:「我所認識的高錕走了!」所以,為了帶出一個正面訊息,早前賽馬會耆智園舉辦了一項正名比賽,希望令人更接受老人癡呆症這個病,使患者及早就醫,延緩衰退進度。事實上,其他國家對老人癡呆亦有不同稱號,全部都較正面,如內地稱之為「腦衰退症」、台灣喚作「失智症」、日本則叫「認知症」。

■有傳高錕因經常用腦,是以在高齡才引發老人癡呆症。

據香港老年癡呆症協會總幹事鍾愛英解釋,老人癡呆症的成因很多,包括:

1. 阿氏癡呆症(Alzheimer'sDisease),最普遍類別,有六至七成患者都是因此症引起,屬遺傳性及漸進式衰退,由體內的ApoE4基因誘發,但有此基因者亦不一定病發成患者。

2. 血管性癡呆症(VascularDementia),約二至三成患者因此得病,因連串腦中風或血管疾病,帶來積聚的腦部損壞而成,多屬梯級式衰退。

3. 其他成因包括情緒抑鬱、營養不足、甲狀腺分泌失調、缺乏維生素B12、腦外傷等。此外,癡呆症亦是一些疾病的併發症,例如柏金遜和愛滋病等。

老人癡呆高危族

1. 年長人士
2. 有癡呆症家族歷史者
3.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病人
4. 糖尿病人
5. 有腦損傷歷史者
6. 過量飲酒
7. 教育程度較低少用腦
8. 有其他腦部問題如柏金遜症等人士
9. 情緒抑鬱
10. 營養不足
11. 甲狀腺分泌失調
12. 缺乏維生素B12

■多食椰菜花、番茄等,有助預防老人癡呆。

亂放嘢係先兆

由於老人癡呆最初的病徵只是無記性,所以不少人會誤以為是年紀大或退化等,而沒正視問題的存在,到醫治時病情已進入中期甚至更差的階段,所以若發現身邊朋友有以下症狀,就要盡快到醫生處作診斷。

■胡亂將東西放在不適當之處也屬病徵之一。

10大警號

1.失去短期記憶,影響工作能力
2.執行熟悉的工作亦感困難
3.語言表達或理解有困難
4.對時間及方位感到混亂
5.判斷力減退
6. 思考/計算方面有困難
7. 隨處亂放東西
8. 情緒/行為變得變幻無常
9. 性格轉變
10. 失去做事主動性

■若發現親友對時間及方位感混亂,他可能已患上老人癡呆症。

除此,鍾愛英亦教導我們如何分辨一般人的無記性與及老人癡呆症患者的無記性。以約食飯地點日期為例,一般人會因為工作繁忙等而將約會忘記,但當忙碌過後,會記起自己原來爽約,記憶依舊。相反,老人癡呆症患者會完全將這個記憶消除,當沒事發生一樣。

上網做檢查

長者智能退化問卷網址:
http://www.jccpahk.com/c-research-iqcode.html


網上有個有趣的神經學測試,只要幾分鐘時間,便知自己有無老人癡呆症。
網址: http://www.oldcake.net/rediret.php?fid=393&tid=4292&goto=nextoldset

多食三文魚菠菜預防

由於腦中風也是老人癡呆的成因,故均衡健康的飲食可防止高血脂、高膽固醇及高血壓,絕對有預防作用。有調查發現,老人癡呆症患者的DHA水平比一般人低,故含豐富DHA的三文魚亦成為搶手食物。咖喱中的薑黃素亦能促進體內巨噬細胞的形成,這些細胞能幫助清除堆積大腦神經的斑塊,以延緩老人癡呆症。此外,含豐富維他命B12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水果,又或銀杏、合桃、番茄、椰菜花、含橄欖油的沙律等,都含黃酮、脂肪酸或抗氧化物,是預防老人癡呆的食物。

預防之食物

含DHA

含維他命B12

含脂肪酸

火車聲刺激聽覺

根據調查顯示,動腦筋屬非藥物治療及延緩老人癡呆的好方法,有指深受家族遺傳老人癡呆症影響的高錕教授,就是因為經常用腦,故在較年長時才病發。陳仲謀醫生指打麻雀、捉圍棋、玩橋牌或背誦詩句,都屬腦筋訓練。而香港老年癡呆症協會則採用了多感官、音樂、藝術及緬懷的方法治療,鼓勵患者多動腦筋。

陳仲謀醫生

多感官治療

由於患者會出現對感官喪失如無記性、失去感覺、喪失空間感、喪失味覺等問題,故治療會以刺激患者的感官出發,如投射影像或圖案去刺激病人的視覺、將不同味道的食物給患者猜估從而喚回味覺記憶,及播放火車聲、下雨聲去刺激聽覺。

音樂治療

音樂是無國界,人接觸音樂就會自動地打起拍子來,可令患者更投入及有參與感。

藝術治療

我國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實是項全能的發展,例如以書法或畫畫,都可將老人家隱藏在深處的潛能發放出來,令其重拾自信,培養專注力。

緬懷治療

老人癡呆症患者雖無記性,但對舊日事物記憶清晰,可跟他們訴說及緬懷舊事,令腦部多轉動。

預防方法

寫書法

聽火車聲

捉圍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