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滑水運動近年大受市民歡迎,但不少人在水上高速滑行時忽略了聽覺保護,有少女在滑水急轉彎時失去平衡,右耳直壓水面,水中極大的衝力導致耳膜穿破。有耳鼻喉科醫生指,在夏季滑水高峯期,每周也有一、兩宗滑水傷耳膜的求診個案,患者若不治療隨時影響聽力。
記者:鍾麗霞
滑水失去平衡向右或左邊跌下時,耳朵會首當其衝與水面接觸,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林建業表示,以往由玩水上活動導致的外耳道發炎,多是因游泳引起,近年卻多了人因滑水導致聽覺問題,「滑水速度好高,如果跌落水,壓力同跌落地面一樣咁犀利」。他指出當耳朵直接壓向水面,壓力隨時令耳膜穿破。
耳鳴以為「耳仔入水」
他表示曾有少女玩近年潮興的wakeboard時,右轉失去平衡跌落水,隨即感到右耳出現耳鳴不適,「啲聲好似隔咗一層嘢」,但當時未有理會繼續滑水,更誤會只是「耳仔入水」,可以自行痊癒,但受傷兩、三天後,因右耳持續流膿需求診,檢查發現該名少女的耳膜有一個兩至三毫米的小孔,加上有污水入耳,故耳膜傷口附近紅腫發炎,需處方抗生素藥水「滴耳」,並要暫停水上活動,幸耳膜上的小孔能自行癒合,毋須做手術。
滑水穿耳膜未必有嚴重症狀或不適,令部份患者延誤數月始求診,林建業表示曾有患者出現耳鳴或「耳盟」等症狀,也拖延至夏季完結才求診,也有人誤以為是玩滑水後自然出現的後遺症,故不以為意。
他警告耳膜傷口兩、三個月也不癒合,傷口邊緣會結疤,便會錯過自然「埋口」的機會;若傷口太大,例如達耳膜面積三至四成,也未必能自然癒合,患者或需接受較複雜治療,甚至要手術修補傷口,手術成功率約八成,手術後應戒煙,並經常保持耳道乾爽,可增加完全康復機會。
林建業指,耳膜受傷的患者應最少停止水上活動兩個月,康復後更應接受聽力測試,確保內耳神經線不受影響,聽覺已完全恢復。
他又呼籲市民滑水時要保護聽覺,「玩水上活動人人都會着救生衣,但好少人會戴頭盔同耳罩保護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