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am上堂最醒 唔夠瞓變肥仔

8:30am上堂最醒 唔夠瞓變肥仔

大多項調查發現,香港小朋友長期睡眠不足,有三成機會引致肥胖,香港6-18歲孩子中,超重或肥胖佔16.7%,比較93年高出5.1%。肥胖也會引發心臟病、糖尿病、血壓高!活在這個「無覺瞓大勢」時代,我們需要一個急速充電大法……

全城孩子唔夠瞓

香港中文大學兒科系教授李民瞻指出,兩三年前一項睡眠質素研究,訪問了1,049個0-3歲嬰兒的媽媽,其中有24%認為自己嬰兒睡得不好,歐美只有14%,最常見睡眠問題是嬰兒要用很長時間才能入睡,和很容易中途轉醒,與16個亞太國家比較,香港嬰兒最遲入睡,平均晚上10:17pm才入睡,比東南亞遲了1小時,比歐美更遲足1小時半;總睡眠時間12小時,比歐美國家少睡1小時,瞓唔夠對認知、脾氣、自我控制和集中能力等都有影響!
「香港的小孩子要不要那麼早返學?」李民瞻教授質問,「可能是名校效應而出現跨區返學,小朋友甚至要5時起床,睡足9小時,豈不是要晚上8時上床,香港無可能喇!根據7月最新一份外國報告,研究員與學校合作,讓209位學生推遲半小時(即8時半)上課,發現同學都醒好多,集中能力較好,早上疲倦的情況完全減少,這半小時可能真的好重要!」

■香港中文大學兒科系教授李民瞻。

讀書唔得專注力差

李教授指,「中文大學在13間小學做過問卷調查研究,發現香港的小朋友星期一至五瞓得最少,但如果連周末都不補充,我們發現,長期唔夠瞓的小朋友有三成機會率會變肥,而肥胖跟心臟病、糖尿病、血壓高,即新陳代謝綜合症有直接關係!何之為足夠?6-13歲每天應睡10-11小時,但香港的小朋友平均只睡9小時。我們還有一項未公佈的研究發現,睡眠越不足,血壓越高,雖然血壓可能只比正常高出一兩度,但長遠就問題大!下一步我們正研究睡眠對記憶的影響。
李教授警告指,瞓唔好、唔夠瞓或患有睡眠窒息症的小朋友,他們疲倦時的表現,可能反而顯得更開心、更愛玩、過度活躍、專注力差、讀書唔得。父母觀察孩子睡眠時,如發現每星期有3天都同時出現鼻鼾、張口呼吸、多汗的症狀,就有八成準確率可以斷症為患了睡眠窒息症,要到醫院做睡眠測試,並予以治療。
香港中醫學會學術主任倫中恩中醫師有一個病人,因為中小學時很勤力,平均每天只睡4、5小時,出來工作亦睡得很少,現在雖只30餘歲,但頭髮稀薄,亦比人矮細,許多病痛比別人更早出現。

發好夢助記憶

我們的身體裏有一種在全黑中睡眠時才會出來的褪黑色素,這種生長激素可以令孩子快高長大,即是孩子睡得越好,身體就長得越高越穩,我們的孩子是在睡夢中長大的。李民瞻教授指,發夢佔了睡眠時間25%,我們叫REMsleep(快速動眼期睡眠RapidEyeMovement),人發夢時,你會見到他眼皮碌碌,眼球快速運動。這時是發夢最多的階段。人睡眠有很多階段,1、2層是淺睡,3、4層是深睡,第5層是發夢期,REMsleep之外又有非快速眼球運動(nonREM),兩種狀態不斷交替,交替一次為一個睡眠周期。一個睡眠大約有四、五個周期。正常人每個程序都要經過,整晚是出出入入,越睡得久就越多REMsleep,如只睡4小時根本還未足夠新陳代謝排放,還未照顧到小朋友的記憶力發展,它需要很多REM!
從中醫角度,倫中恩指出,「古中醫認為發夢不好,代表體弱和心火盛,是有方藥可以醫的。近代中醫則認為發夢是應該的,當你告訴別人自己沒發過夢,只因自己完全忘記了,所以如果你記得很清楚夢境,就代表你根本沒好好睡,那自然就不好喇!如夢中見水是腎問題,熱則可能心臟出事。」

■睡前親親媽媽,一定睡得更甜。

瞓5分鐘=6小時?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有一段驚世名言,佢話中午12點瞓3分鐘,就等於睡了3個小時,佢仲話晚上12時瞓覺,只要睡5分鐘就等於6小時。記者初聽狂喜,如此「急速充電法」仿如地球救星,於是求證道行高深的釋慈雲法師,「南懷瑾說得沒錯,但只說了精華部份,修禪定打坐的修行人是經過長期訓練,生活習慣不同普通人,他們長期高度集中,在那一刻可以完全放低,就如差電,隨時可以做,不一定是子午時辰,他們甚至可以長時間不用睡眠,或者說他們不用瞓下來睡。」啊,原來有時見人「瞬間入定」乃是高人也!

■南懷瑾指正午和子夜真正睡上3及5分鐘,就等同睡了3及6小時。

■釋慈雲法師指瞓3分鐘等於3小時是存在的,但只有受過長期訓練的修行人士才可以做到,也不一定在子午時。

生態時鐘子午覺

其實中醫也流傳一種「十二時辰養生法」,其出處之一是《黃帝內經》,指12時辰各對應一個臟腑,哪個時辰休息,哪個臟腑受惠。又因慈禧太后畢生奉行「子午覺」而被推崇,即是每天於子時、午時入睡以養生。倫醫師指出,子午是陰陽交接之時,此時人體內氣血陰陽極不平衡,必欲靜卧,以候氣復。有統計發現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而中醫認為午睡是需要的。

■香港中醫學會學術主任倫中恩中醫師。

■睡眠周期分5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