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專訪 金管局:樂見港銀整合阮國恒無懼出現寡頭經營

Interview專訪 金管局:樂見港銀整合
阮國恒無懼出現寡頭經營

金融海嘯前,伍氏家族成功以高價將永隆銀行售予招商銀行(3968),之後銀行併購活動便暫告一段落。金融管理局副總裁阮國恒表示,相比外國,本地銀行業市場較為「零散」(fragmented),不利建立競爭優勢,並會攤薄盈利能力。作為監管者,金管局一直都鼓勵並樂見本地銀行業進一步整合,認為此舉對整體市場發展屬「好事」。
記者:劉美儀

目前仍未有大型跨國銀行背景,或大集團作為大股東的純本地註冊家族式銀行,所餘數目僅幾間,按自然發展角度看,他估計,本港註冊銀行數目即使進一步整合,最終約在「20間左右」水平便鞏固,本地銀行業不會出現寡頭經營。現時本港註冊持牌銀行總數共23間。

不會以監管手段催生

不過,阮國恒強調,對於銀行業整合,監管當局一貫沒有既定政策目標,亦無設定本地銀行總數的最佳容量點(optimalcapacity),該局絕不會透過監管手段,催生銀行整固,希望是透過市場力量自然推進的結果。
巴塞爾新資本協定要求,在2013年起分階段落實。他認為,本港以至亞洲區內銀行,資本雄厚、流動性充裕,不會因新規定受太大影響,令資本受壓引發併購整固。

資本新規定影響不大

他說,除非銀行盈利能力顯著受壓,才會構成現有經營者的沽售動機,當然議價水平亦是最終能否達成交易的關鍵。他同意在目前極低息環境,銀行淨息差水平已相當窄,並帶來一定壓力,但本港何時再出現併購整合,買方是否仍由大型中資行牽頭,他說無法猜測。
隨着中港經濟融合及內地企業「往外跑」的形勢發展,阮國恒表示,中資行在本地市場越趨活躍,兩地跨境往來更見互動乃自然現象,未來有關業務逐步增加亦屬預期之內。不過,本地銀行業相當國際化及多元化,他不認為未來業務,會完全倚賴內地單一市場帶動。
以中資行資產對本地銀行整體資產佔比計算,數字從04年底的16%,至今年6月底已升至21%,以貸款佔比計算,期內亦由約22%升至29%。與此同時,本地註冊銀行內地資產規模亦不斷擴展,今年首6個月,港資銀行內地分行及子銀行的總資產較去年底便上升16%。

阮國恒簡歷

‧1996年前:出任政務主任逾8年及在證監會任高級經理
‧1996年:加入金管局,出任行政處處長
‧2000年:調任銀行監理部處長
‧2004年7月:獲委任銀行業拓展部助理總裁
‧2005年6月:出任銀行監理部助理總裁
‧2008年7月:調任外事部助理總裁
‧2010年1月:獲委任金管局副總裁,負責銀行政策、銀行業拓展及監管事務

特寫
「擁抱存戶 非擁抱銀行」

一場金融海嘯,令世界秩序分崩離析,銀行與客戶、監管機構與被監管者的關係,剎那間置於對立局面。從事公營機構24載的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表示,一直以擔任公務為己任,從不希望亦不相信,監管機構會成為人民「公敵」。

未憂海嘯後成人民公敵

今年初接替退休的蔡耀君,擔任副總裁並出掌銀行監管事務的阮國恒,上任後首次接受本地傳媒專訪,對於期內參考按息及八達通資料轉移等多件燙手山芋,引發銀行界不滿聲音升溫,自有其一番見解。
笑言本身性格「係幾緊張」的阮國恒指出,不覺得與銀行界一直維繫的建設性溝通關係(constructiveengagement)正在減弱。
那麼,雙方合作是否「水乳交融」?對這提問他不忘幽記者一默,監管者與被監管機構應很少以「水乳交融」來形容,但他認為,雙方仍會尊重及理解政策的需要。
面對國際監管形勢急速轉變,他小心翼翼地表示,過程中不排除業界「做的工夫多咗」,導致與個別銀行關係有時略為緊張,可以理解,特別是對公眾高度關注的消費者保障事宜,該局亦需採取堅定不移的立場。
說到底,環境在變,公眾期望亦在變,他認為,形勢發展使然,無論是監管者或被監管機構,只能迎向變化,「擁抱改變」。
是否會同時「擁抱銀行」這個歡喜寃家?阮國恒話鋒一轉,將問題化為評論,說不明何以外界常指該局「擁抱銀行」,但按照金管局被賦予的法定責任,其職責應該「擁抱存戶(指維持金融及銀行體系穩定),唔係銀行!」

收緊樓按
明春就按揭新例審查銀行

創新金融產品衍生的次級按揭及雷曼迷債風波,引起公眾高度關注消費者安全保障。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表示,該局會繼續在現有法規容許下,審慎監管銀行各方面風險,加強對消費者服務保障。不過,對於本港應否另設專責保障銀行消費者權益的機關,或擴大金管局法定權力以擔當有關責任,他表示,這是一個龐大而複雜議題,目前未有公開共識,該局現階段亦沒有就此進行整體研究。

未研擴權保障消費者

過去立法會亦曾多次討論,是否需擴大金管局法定權力,在維持本港金融體系穩定及銀行監管以外,肩負保障銀行消費者角色,但討論未達共識。
面對宏觀風險監管及消費者權益保障的需要,他認為,監管者要小心平衡兩方面的挑戰及資源投放考慮,不可顧此失彼。
阮國恒又引述英國銀行監管當局──金融服務管理局(FSA)一份關於08年北岩銀行(NorthernRock)擠提,對金融安全啟示的報告。研究發現,北岩肇事前數年,FSA投放大量資源,集中解決當時被視為公眾高度關注的消費者權益相關事件,此舉有否影響其他監管目標失衡,實在值得深思。
另外,金管局上月推出收緊樓按措施,有關劃一新造按揭供款對收入比率不超過五成,及以加息兩厘進行壓力測試等措施,亦剛開始執行。

有市場人士指出,仍有大銀行提供的按揭息率低於金管局建議水平。資料圖片

近三周新批按揭放緩

對於新例成效,他說,一般要待數月後才清晰,但從銀行界得知,過去兩三周新批按揭貸款,確有放慢迹象,他相信措施會逐步產生邊際影響。不過,他強調,按揭貸款增速快慢並非政策目標,監督銀行信貸風險才是核心。該局亦準備,明年初就新例進行現場審查,了解銀行落實情況。
針對按揭息率競爭過劇,金管局在今年首季釐訂按息參考水平。市場人士指出,仍有大銀行向客戶提供拆息(H)低至H+0.65厘的優惠,低於該局建議水平。他重申,參考水平並非下限「死線」,乃作為業界長遠平均數參考指標,銀行應以此「線」衡量本身承受風險是否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