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滙債:日壓圓滙 一石二鳥 - 王良享

暢談滙債:日壓圓滙 一石二鳥 - 王良享

日本央行於上周三干預滙市,沽日圓,買美元。美元兌日圓從15年低位的82.88反彈至周五收市的85.86水平,幅度達3.6%。雖然現時仍不能判斷干預的成效,但日央行已表明對滙價的底線在82至83之間。財務大臣野田佳彥在干預後並無為單方面壓低日圓滙價找藉口,似乎已甚具決心與歐美周旋。
事實上,日本央行有充足原因出手干預。第一,日本經濟基本面不支持日圓走強,日本第二季CDP增長僅0.4%,而且通縮嚴重,全國消費物價指數已連續18個月負增長;第二,日圓滙價大幅上升時,其貿易夥伴滙價卻只輕微上升,嚴重影響日本出口貨物的競爭力,亦影響跨國日本企業回調的溢利減縮;第三,市場上買日圓已成潮流,以往避險情緒高漲時,市場傾向買美元,因美國國庫債券是全球「最安全」資產。縱然日本政府債務高達GDP的約200%,但在金融海嘯後,買日圓避險成時尚。若這潮流不變,以未來兩年環球經濟增長緩慢,而資產市場間歇性出現波動的趨勢來說,日圓被捧上歷史新高後,可能再上升10%或以上,屆時再出手或為時已晚。

增貨幣供應抗通縮

日本央行干預可說是一石二鳥,一方面壓低日圓滙價,另方面增大貨幣供應,加大流動性,抵抗通縮,日本央行已說明此次干預是無冲銷式干預,即不會發債收回「印出」的日圓。
日本壓低日圓滙價,有言論認為可給予中國及亞洲國家壓抑本土滙價藉口,維持出口競爭力。而美國則可能按捺不住,施行懲罰性關稅及重新啟動配額制度。但筆者認為,亞洲各國央行作市場干預買美元是慣常做法,美國亦無異議,因各亞洲國家在干預所得的美元,其實大多重投美債。所以美國政府會繼續進行「政治秀」,口頭上威脅亞洲各國,亦令市場將美元送到各央行手中。由於中國近年來亦已開始成為美國出口增長最高的地區之一,若美國一意孤行引起貿易戰,則美國亦會蒙受損失。筆者認為,人民幣在國際化的大前提下,會以循序漸進方式升值,不會一年內升10%,亦不會因貿易盈餘變赤字而貶值。
王良享
星展銀行(香港)財資市場部高級副總裁

王良享、丁世民、溫灼培、羅家聰及黃元山專欄,將於周一至周五輪流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