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探討內地工資改革 - 胡孟青

青心直說:探討內地工資改革 - 胡孟青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說過,「中國改革到了攻堅階段,必須要有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個領域的改革」。聽畢後,我最初是摸不着頭腦,難道又是甚麼口號式吶喊?難道又是甚麼經濟結構轉型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矛盾?但細心思索,我想溫總可能另有所指。
中國的確富強,以國民生產總值計,屬全球第二經濟大國。但按人均計全球僅排名108,每年人均收入只有3800美元。再看人均生產總值佔國民生產總值比重,更是每年減少,現在比重大約降至不足10%,遠遜於東南亞區內平均超過20%的水平。

貧富差距嚴重

這說明了,經濟繁榮背後的貧富差距嚴重。故此領導人表明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這亦是為君者,期盼國泰民安的使命。
領導人深明貧富懸殊構成潛在社會不安,近年勞動法提高了最低工資,再近一點年內數宗罷工事件,亦少許提升工人議價能力。近10年,內地製造業時薪工資成本,已由區內第3低,升至區內第6高。工資成本上升,還記得當日玖龍紙業(2689)張女士破口大罵,說甚麼世界末日,倒閉潮。但內地製造業倒是大步檻過。就算年內被迫向員工大幅加薪,郭台銘亦不能否定內地市場潛力大的現實,表明只會加碼投資。既然加薪問題嚇不倒外資,中央亦更有信心優化工資分配制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比重。
工資分配在經濟學是一大課題,討論重點包括生產力、邊際利潤、單位成本等問題。信奉市場經濟一派,當然認同市場機制會解決一切。可笑的是,金融海嘯說明,連資本家多年累積的財富亦可被貪婪的金融機構、無能的金融市場吞掉,信單靠市場改善工人福祉是萬般幼稚。至於由政府主導,北歐是好例子,當中瑞典模式更曾被內地廣泛討論。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