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公斤廚餘變魚糧蛋白質稍低 價錢較入口貨平三分二

10萬公斤廚餘變魚糧
蛋白質稍低 價錢較入口貨平三分二

【本報訊】本港每日產生高達3,200公噸廚餘廢物,環保組織「綠領行動」早前發起一項「企業廚餘回收計劃」,並於信和集團旗下六間酒店收集廚房及食肆廚餘,在過去兩個月間成功回收逾10萬公斤廚餘。由酒店回收的廚餘將送往處理工場,加工製成魚糧飼料,魚糧已供應本地大埔及南區養魚戶。
記者:蔡建豪

酒店是商業廚餘的其中一個重要來源,如自助餐不時會剩下大量食物。信和酒店集團7月開始參與廚餘回收計劃,旗下六間酒店的廚房均設有獨立的廚餘收集箱,與食肆用剩的食物,一併送往製作魚糧。

人手篩選後烘乾殺菌

其中一間參與的黃金海岸酒店行政總廚鍾熊烈表示,落實回收廚餘後,以往處理食材的習慣也有改變,如習慣棄掉的西蘭花莖部,會保留用作食用配料;在處理薯仔時也會以刨子取代用刀削皮,避免浪費;處理三文魚也會善用魚頭等部份,只會棄掉魚骨作廚餘收集。他承認廚師要時間適應,改變習慣,試行後每月食材成本節省達7%。
酒店回收的廚餘會放入回收桶,每日經由九龍生物科技回收到設於流浮山的工場。廚餘將經過人手篩選,確保沒有不合適的回收物後,會放進巨型滾桶高溫加熱,將廚餘烘乾及殺菌,在加工程序中亦會加入蛋白質及維他命,確保製成的魚飼料營養成份統一。

信和集團旗下六間酒店響應廚餘回收,每日將廚餘收集後送到加工場製成魚糧。

期望推廣至50間企業

九龍生物科技負責人黃旭進表示,回收的廚餘在蒸乾水份後,約有15%總重量能製成魚糧。他指工場每日最高可處理約50公噸廚餘,約為政府擬建的小蠔灣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的25%。至於魚糧的品質,蛋白質的比例會稍稍低於外國進口的魚糧,但售價卻較外國貨廉宜三分二,每噸只需3,000至6,000元,現時主要供應大埔及南區的養魚戶。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幹威指出,政府現時仍未能徹底減少工商業廚餘,期望今年內成功將計劃推廣至50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