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反日浪潮越演越烈。不論內地或香港網民,都批評中國政府對日本政府的交涉態度不夠強硬。反日情緒是有史以來最高調的。
產生雪恥型民族主義
反日浪潮幾乎隔一陣子就會出現,但今次的反日聲浪與以前有不同,就是民眾都批判中國政府的反應軟弱無能。其實,今次中國政府的反應已是近年對日本政府的交涉之中,最高調的一次了,但為甚麼我們還對中國政府的反應不滿呢?原因是我們的反日情緒有了實力作基礎,認為現在中國的實力可以在國際事務上更為強硬。這種傾向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它很容易導致我們陷入復仇主義的思維。
首先,我們對日本的罪惡,往往都訴諸於整個民族與另一個民族的對立,而不是正義與罪惡的對立。當我們面對日本在歷史上對我們種種的罪惡和所帶來的創傷時,這些創傷往往使我們不再着重理性地反對罪惡,而只是形成一種民族主義式的記憶,為了消除這種創傷記憶,我們單純地認為只要奪回國際上對正義與罪惡論述的話語權,便能解決這些歷史問題。
從甲午戰爭到日本侵華,這些沉痛及屈辱的歷史構成了我們整個民族的悲憤回憶,當日本政府對我們作出某種相關挑釁的舉動時,這種歷史記憶就會被重新喚起來,為了消除記憶的創傷,我們就會產生一種民族復興的強烈慾望,期盼國家強大,洗刷這些以前的屈辱。這種心態正正就是歷史學者劉擎先生所說的「雪恥型民族主義」。
這種民族主義的慾望,過去只是一種天真的復興幻想的投射。但是近年中國國際地位不斷上升,先後舉辦奧運及世博,更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於是這種復興與雪恥的慾望已經不再是幻想,它有了實力作基礎。當雪恥型民族主義有了基礎,就會容易形成集體的復仇慾望,以征服敵人,重獲經濟和統治地位為最終解決辦法,最後陷入只有侵略與戰爭才能解決的思維裏。
解決反日問題靠理性
然而,這種侵略性的復仇情緒與思維,不正是我們長久以來反對日本政府的原因嗎?如果我們抱着復仇心態對付日本,以野蠻對付野蠻,那我們與當年日軍的行為又有甚麼差別呢?沒錯,面對日本當年種種罪惡,我們自然會產生一種雪恥式的激情情緒,但這能真正解決纏繞着兩國長久以來的歷史問題嗎?面對種種反日問題,我們最需要做的正是要反對戰爭的罪惡,分析歷史與當前政治的局勢,並據此與日本政府交涉。我們不能讓復仇主義萌生。誠如劉擎先生所言,解決反日問題,只有依靠理性的分析,才可能付諸實踐。
楊梓燁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