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障者憂工資評估不公平

殘障者憂工資評估不公平

【本報訊】本港首個最低工資水平揭盅在即,殘障人士須接受工作能力評估,判定有正常人100%工作能力,才可享有法定最低時薪水平,不足者工資按比例「打折」。有視障車衣女工擔心評估機制不公,如被評為只得常人六、七成工作能力,收入會比現時更少,或被迫靠殘疾津貼過活,成為社會負累。社福團體要求政府補貼評估後殘障人士工資差額,令他們真正受惠於最低工資法例。
「我一個人車成件衫出嚟,有乜人識評估我能力?」在盲人工場工作22年的視障車衣工邱苑玲表示,現時時薪18.8元,如被評為只及常人六成工作能力,按盛傳中的法定最低時薪28元六折計,時薪即變成16.8元,不升反降。「不想只靠政府,冇工作好頹廢,融入唔到社會,仲易有病,成為社會負累。」

建議政府補貼差額

盲人按摩師王溢皓亦說,其行業盲人比常人收入多,「我哋考好多試先入到行,又要再評估唔公平。」
正言匯社社長張超雄稱評估屬自願性,如殘疾人士選擇不接受評估,可維持故有工資水平,但僱主有權解僱不受評估人士,並獲豁免追究違反殘疾歧視條例,「咁好唔公平」。他建議政府補貼差額,上限為法定工資水平50%,並設評估上訴機制,以免出現大量殘障人士被炒的情況,推高現時已達12%的殘障人士失業率。